侯官古村再兴青红文化
Published at Apr 03, 2023 09:23 am
如今,来到闽侯侯官村的古街入口处,一眼就能望见一座中式建筑。
青砖黛瓦红灯笼,古色古香的招牌上,书写着“青红”两个大字。这里是福建宏盛酒业(其前身为闽侯酒厂)在侯官设立的青红酒专营店,主要经营其生产的各种精包装的青红酒及闽江老酒。
宏盛酒业同侯官村再相遇,并再兴青红文化,与二者近40年的“不解之缘”有关。
酒厂迁至侯官结缘
提起青红酒,就不得不提到闽侯有名的青红酒品牌——闽江和青红。
从清代起,闽侯的酿酒业就很发达,家家户户都喜欢自酿青红酒,年久月深,青红酒便成了居家必备的佳品。民国时期,闽侯县的酿酒业已初具规模,出现如尚干镇陶春酒库等知名的酒厂。
1953年,闽侯县内个体酒业相继成立联营形式的酒协、酒联、酒库等三十四家,从业人员超80 人。
1955年,闽侯县创办了第一家全民所有制性质的酒厂——地方国营闽侯柑橘酒加工厂,厂址在城门螺洲的杜园村,年产值近10万元,从业人员25人。
20世纪50年代末,柑橘酒加工厂同闽侯第二酒厂、闽侯金山酒厂合并为地方国营闽侯酒厂,合并后拥有职工211人,主要产品有黄酒(青红、土黄)、米烧酒、地瓜烧、果酒、橘饼等。1960年,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闽侯酒厂遂采用粮食代用品酿制米糠酒、金刚刺酒,并利用糯米酿出上等调味酒“闽江老酒”。该酒一经推出,就一炮打响,以独特的风味誉满福州。“那时候,闽江老酒和福建老酒分庭抗礼,占据了福州地区料酒销售的‘半壁江山’,如今仍是福州人料酒的首选。”一位酒厂的老员工回忆道。
1970年,随着闽侯酒厂迁至上街镇侯官村,开始了与这座千年古村近40年的“不解之缘”。
年销量曾达80万箱
闽侯酒厂搬迁至侯官之后,除了传统的黄酒、地瓜烧等产品外,也积极开拓新产品,陆续新建了白酒、锅炉、制粬3个车间,推出4个瓶装的白酒品种。1989年起,又先后投资100万元进行技改,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同时不断更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1991年,根据市场需求,闽侯酒厂在福建省内率先推出饮用型瓶装“青红酒”,改变原来卖坛装青红、土黄(黄酒)的局面,投放市场后备受消费者欢迎。到了1995年,酒厂的黄酒产量为1500吨,产值超过500万元,利税首次达到了百万元,成为闽侯县纳税大户。
1998年,闽侯酒厂改制为福建省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公司地址依旧在侯官村。改制后,企业注重营销和品牌建设,经过10年的努力,宏盛酒业发展成为年产各种黄酒7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的福建省第一大黄酒生产企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宏盛酒业十分注重保护青红、闽江的品牌文化打造,闽江、青红不断发展光大。
据福建宏盛酒业厂长、总工程师瞿晋松介绍,产业巅峰时,侯官码头遍布前来运货的货船,单是青红酒年销量就超过60万箱,闽江老酒销量也达到了20万箱。
合作再兴青红文化
2007年,为支持福州大学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宏盛酒业将位于侯官的旧厂房拆除,搬迁至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失去了侯官优越的区位优势,酒厂的产量和销售一度遇冷。
为此,宏盛酒业在注重生产的同时,开始尝试把工业生产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谋划打造“观昙石山文化遗址、游三叠井森林公园、看福建红粬黄酒博物馆、品青红佳酿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旨在提高青红酒的传统地域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青红酒产业。
近年来,随着侯官乡村振兴步伐的不断推进,宏盛酒业也积极同侯官村两委合作,开发当地的青红文化。文章开头提到的、于去年8月筹办开设的青红酒专营店,就是合作的成果。其集展示、体验、研学、销售于一体,展示10多种宏盛酒业畅销的青红酒。
“这家专营店是宏盛酒业回归侯官的第一步,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在大学城和福州市区开设多家店铺,让更多的群众可以近距离体验青红酒的独特魅力,从而为更好打开销路奠定基础,制造市场效应。”
侯官青红酒专营店负责人王国顺说,侯官村还正在建设青红酒博物馆,未来游客们将可以借由参观博物馆,来了解闽侯青红酒发展的“前世今生”,还能在其中开展青红酒制作体验等活动,品味闽侯青红文化。(陈木易/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侯官古村再兴青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