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委员会正在考虑将红耳鹎(或称冠鹎)除名保护动物名单的提案。
一委员会正在考虑将红耳鹎(或称冠鹎)除名保护动物名单的提案。

將紅耳鵯除名保護物種 引發泰國保育人士憂慮

Published at Jul 20, 2025 11:14 am
(泰国20日讯)泰国保育人士对“保育及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考虑将红耳鹎(又称冠鹎)从泰国保护物种名单中除名的决定感到忧虑。
他们担心,此举可能成为“变相的捕猎许可证”,进而加速这一本已数量锐减的鸟类走向灭绝。
该委员会隶属于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本月稍早时召开两年来的首次会议,讨论包括将红耳鹎(泰语称为“nok krong hua jook”)除名在内的多项议题。
支持者认为,这种鸣禽可被重新归类为“经济动物”,以提高从事鸟类繁殖的地方社群收入。
但委员会已指示三个小组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研究,以在做出最终决定前收集更多数据。
泰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的兽医兼研究员、长期红耳鹎保育倡导者卡赛·素塔沙(Dr. Kaset Sutasha)公开反对此提案,称该决策背后有政治动机,是为了争取即将来临选举中的选民支持。
卡赛博士说:“我反对将自然资源作为政治工具。这项决定削弱了泰国在全球保育领域的声誉,尤其是在多数国家都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的当下。”
他指出,由于红耳鹎在泰国南部广受欢迎作为笼养鸟类,这种鸟类在当地森林中几近绝迹。
红耳鹎因叫声清亮、独特,经常被用于鸣唱比赛,因而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和需求。
此外,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将野生鸟与笼养鸟繁殖,能孕育出叫声更动听的后代。因此,非法捕捉野生红耳鹎的行为持续不断。
目前估计有约100万只红耳鹎被圈养,但其中仅有约1%为人工繁殖,其余几乎全部来自野外非法捕捉。
卡赛博士也表达了对泰北和东北地区红耳鹎偷猎活动增加的担忧,当地的野生种群正因满足南部市场需求而遭受猎捕。
清迈因他侬国家公园及伊森(Isan)多省已陆续传出鸟类数量锐减的报告。
卡赛博士说:“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剥削国家自然资源,是极不公义的行为。”
“环境部的职责应是保护与保育,而不是发放捕杀许可证。”

Author

联合日报新闻室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