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鸟”家族“鸟丁”怎样旺起来?

Published at Dec 05, 2023 11:22 am

11月25日,在福州闽江河口湿地举行的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暨海峡两岸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活动上,两岸研究机构共同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经汇总统计,2023 年预计全球中华凤头燕鸥数量为221只,其中成鸟176只,幼鸟45只。
据悉,中华凤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2010年全球估计仅有50只,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物种之一。
2008 年以来,两岸开展了长达15 年的保护合作行动。在闽江河口湿地举办的这次活动,是福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两岸融合发展意见的重要举措。

福马记录同一只“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种。1937年至2000年,中华凤头燕鸥“销声匿迹”了63年,很多学者认为已经灭绝。
2000年8月,中国台湾鸟类摄影家梁皆得在马祖列岛拍摄纪录片时,偶然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其中包括4对成鸟。这一发现,立刻引起国际鸟类学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闽江河口湿地首次观测到两只中华凤头燕鸥。
2008年7月20日,福建省观鸟协会会员与台北市野鸟学会会员,相隔数小时,在闽江河口湿地和马祖,记录到同一只下喙被塑料管套住的中华凤头燕鸥,他们为其取名“小管”。这无意间证实了,福州与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为同一种群。
从那年起,两岸开展了长达15年的保护合作行动,每年轮流举办中华凤头燕鸥保育研讨会,积极开展种群保护和恢复行动。
本次培训活动现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郑航、台湾大学博士后洪崇航、青岛市观鸟协会会长薛琳、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馆员范忠勇、台北市野鸟学会副总干事蒋功国、国际鸟盟驻亚洲部主任研究员陈承彦、台湾东海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资深环志员蒋忠佑、福建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郑怀舟等1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中华凤头燕鸥保育工作经验分享。

打响“生态保卫战”
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总保护面积数千公顷,地处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驿站,有鸟类313种,其中水鸟166种。除了中华凤头燕鸥,这里还有大量的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常年分布和越冬水鸟超过5万只,堪称“鸟的天堂”。
然而,21年前,由于长期填海造地、围垦养殖,闽江河口湿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
2002 年4 月,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批示下,闽江河口湿地“生态保卫战”打响:2003年,闽江河口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设立;2007年,升格为福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获批建设中国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2月,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郑航向记者表示,这些年湿地多措并举,为水鸟提供最适宜栖息的环境:对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内3197亩养殖塘开展全面“退养还湿”,通过改造水闸、调节水位、营造生态鸟岛等措施,将退养池塘改造成生境多样的高潮位水鸟栖息地调节区;治理互花米草4590亩,实现乡土植被恢复2605.5亩;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海漂污染物治理工程,为迁徙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21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获得广泛肯定,目前正全力推进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造中国湿地保护样板。

闽台共同开启追寻之旅
2004年以来,闽江河口湿地为马祖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提供稳定的栖息、觅食、求偶及育幼场所,也为闽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指出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福州与马祖融合发展示范效应要不断显现。中华凤头燕鸥在维系福州、马祖两岸亲情,推动两岸纵深发展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合作,是两岸多年保护中华凤头燕鸥的关键词。作为保护队伍的一员,福建省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告诉记者,自2004年第一次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福建省观鸟协会保育小组队员们就与台湾的鸟类保护研究组织合作,在福建2000多座沿海岛屿中开启了“神话之鸟”的追寻之旅。
2018年,根据台湾大学和台北市野鸟学会提供的一份GPS定位图,福建省观鸟协会把目光锁定在福州市连江县定海湾的四姆屿。通过燕鸥模型和鸣叫声等社群招引手段,2022年,队员们吸引到了7只中华凤头燕鸥和800多只大凤头燕鸥。
在本次的培训活动上,洪崇航表示,希望两岸能够建立更大规模、更及时的中华凤头燕鸥信息共享数据库,进一步落实中华凤头燕鸥保护工作。(徐文宇)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