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劍波:同為海濱城市 冀有抗疫文旅教育合作
Published at Nov 12, 2021 04:57 pm
(本报美里12日讯)中马建交已有47年,今天两市正式缔结友好合作关系,标志着双方交往合作掀开新的篇章,希望双方携手并肩、深化合作,共同迈出城市国际化的坚实步伐。
威海市政局市长闫剑波致辞今早出席线上威海市与美里市友好合作对话会暨两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签约仪式致辞表示高兴通过视频方式与各位相聚云端,共同参加威海与美里友好合作对话会,签署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协议书。
他说,威海与美里都是海滨城市,虽然远隔重洋,但有很多共同之处。威海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线上,三面环海,风景秀丽,四季分明,每年都吸引500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威海海岸线长986公里,海洋渔业及现代海洋经济都比较发达。全市拥有海洋捕捞渔船4678艘,其中专业远洋渔船361艘;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4处,海洋牧场面积120万亩;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海产品年产量长期稳居中国地级市首位,去年达到287万吨,人均1吨左右。全市拥有海产品加工企业2222家,造船、钓具等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优势突出,是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被评为中国钓具之都。
威海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4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去年进出口总额1614.6亿元,有出口实绩的企业4449家,其中有489家威海企业与马来西亚开展贸易合作。威海现有来自36个国家的外商投资企业1673家,其中马来西亚企业3家,吸引了世界500强的美国惠普、韩国三星重工、日本软银等一批项目落户。
威海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去年全市生产总值301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4万元。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1119家,其中46.7%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8.7%。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较好,正在加速形成集聚发展的势头。
他提出几点愿景说,第一是互帮互助,开展抗疫合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古晋总领馆和省委外办共同助力下,威海迪尚集团与砂拉越州政府开展防疫物资采购合作,也让威海与美里相识结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们愿意继续与美里市以及砂拉越州在卫生、医疗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互学互鉴,深化教育合作。经过前期沟通,威海职业学院与美里廉律中学、廉律理工学院分别达成校际合作意向,今天签署合作协议,为两市教育领域合作开了好头。希望双方院校能够加强交流互鉴,在青少年学生交流、国际合作办学、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三,互融互通,加强文旅合作。美里与威海同为知名旅游城市,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开发国际旅游市场方面各有特色。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旅游领域合作,互相宣传城市形象,互相推荐旅游线路,让更多中国朋友到美里旅游,也让更多马来西亚朋友到威海休闲度假。
第四,互利共赢,拓展海洋合作。威海与美里都是滨海城市,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希望两市依托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美里港是马来西亚最大石油输出港,希望双方借助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在远洋运输、货物贸易等领域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围绕推动城市国际化,我们建立国际友城合作对话机制,常态化举办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聘请国内外跨国公司、研究智库和知名高校专业人士,帮助我们拓展国际视野,扩大国际合作。同时,还建成国际友城友谊林,设立友城留学生奖学金。”
他诚挚邀请俞小珊市长率团来威海访问,共植友谊树,共商合作事宜。他邀请美里市从明年起每年选派工作人员来威海参加友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成为友好使者。
“我真诚欢迎更多马来西亚朋友来威海作客,更多马来西亚企业来威海投资兴业,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閆劍波:同為海濱城市 冀有抗疫文旅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