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行走在爱鸟的路上
Published at Apr 21, 2020 07:36 am
“那是早上7点多,我在山林里开车,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只白颈长尾雉。我当时既紧张又激动,赶紧深呼吸抑制住自己的欣喜,随后以最小的动静快速掏出相机拍摄,前后十多秒时间,鸟就走了。我一度以为,这里没有这种鸟。”回味起不久前拍到白颈长尾雉的过程,陈林依然很激动。
这是4年来他与白颈长尾雉的首次邂逅。这既是一个惊喜,也是对他执着在永泰嵩口镇大喜村陈坑自然村筹建以民间资本投入的生态修复性保护园区行为的最大认可。
13年拍鸟
照片多达百万张
58岁的福州人陈林有诸多身份,而在拍鸟圈中的名声最大。
玩越野车3年,打高尔夫球10年,拍鸟13年,陈林虽是福州一家IT公司的董事长,却是一个“随意的人”。不论是坐在办公室,还是到深山大海拍鸟,他都喜欢穿着迷彩服。
“拍鸟机会不等人,这样穿衣便于随时出发。”陈林说,13年来,他的拍鸟之旅涉及中国各省,照片有上百万张。在他看来,拍鸟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还要懂得天气、懂得潮位、懂得鸟的习性。2012年秋天,他花3个月时间,蹲守在林间,数万次按下快门,才将“白鹇在溪边散步”的影像装进了镜头。
协助央视
拍摄闽江河口湿地
陈林从野生动物的拍摄者变成守护者,要从2013年说起。
当年,央视摄制组寻找中国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50个湿地,从中推选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闽江河口湿地参与角逐。
当时,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陈列的一系列湿地水鸟照片,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其中,大部分作品出自陈林之手,《黑嘴端凤头燕鸥》还荣获2008年世界濒危鸟类摄影大赛第四名,他是该赛事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黑嘴端凤头燕鸥是稀有鸟类,被称为“神话之鸟”,一度消失了63年,当时全世界不足50只。摄制组邀请陈林帮忙,不仅拍到了黑嘴端凤头燕鸥,还拍到了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最终,纪录片在央视节目《美丽中国湿地行》中播出——跟随陈林,在闽江河口湿地追寻黑嘴端凤头燕鸥,以此展示闽江河口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揭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3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成功列入‘中国十大魅力湿地’,陈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时任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杨渭平说。同年,该保护区还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组建团队
保护生态环境
“我无法忘记以前做过的一次调查,有一名农民一年当中居然非法捕捉了260多只白鹇。我在想,是否能用我的照片、我的力量去保护它们。”2016年,陈林将视线从大海转向山林。他带领由20多名拍鸟人组成的团队,进驻陈坑自然村,筹建以民间资本投入的生态修复性保护园区。
团队不进行任何开发建设,而是保持村内固有生态。为了给野生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团队有序规划复垦了40亩稻田,栽种浆果类树木500多棵。他们还联合永泰森林公安、检察院等部门,防范非法猎捕者。现在,陈坑村可调研记录到的鸟类已经达到100多种,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鸟儿是有灵性的,也知道我们在保护它们,像白鹇这种极度怕人的鸟,如今可以与我们保持10多米距离自由觅食。”陈林说,如今,生态摄影人士喜欢上了这里,他也致力于让更多不懂鸟的人喜欢他的照片,然后去关注鸟、爱护鸟。接下来,他计划引入著名科研院校,挂牌建立野生动植物研究所。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陈林:行走在爱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