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带乡促均衡融合发展绘新景

Published at Mar 01, 2021 11:11 am
在城乡融合发展释放出新动能的同时,福州也在持续打通区域协调发展“经络”,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实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福建福州东部片区良性互动。一年来,在福州的集成推动下,东部片区范围内的仓山、长乐、马尾、福清、闽侯、连江、罗源,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宁德霞浦县形成合力,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共建共享,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乡村产业路旅游路、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体系等,实现城乡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一幅幅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城乡交通外联提速 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过硬保障。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征程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福州东部片区持续提升交通路网,缩短地域距离,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2020年12月26日,福平铁路开通运营,犹如一道海上飞虹,串起“榕”“岚”两城,结束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福州至平潭最快35分钟可达,形成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有力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加快闽东北区域内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助力闽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村村通公交,长乐区已向“公交一体化”全面迈进。走进长乐区首占新区的公交枢纽站,一排排天蓝色的公交车整齐排列。 长乐公交枢纽站是长乐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首占营前新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配套社会化服务项目,总占地22亩,全面参照现代城市大型公交枢纽站设置,设计为每日实现5 万人次的城市公交运送能力。同时,长乐区加快推进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让交通更好地惠及民生,相继建成金峰镇、梅花镇等多个乡镇的综合运输服务站。 截至目前,长乐区共开通公交线路28 条、机场专线1 条,拥有384辆纯电动公交车和2辆氢能源公交车;线路营运总里程达600公里,覆盖18 个乡镇(街道),全区226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公交线路延伸到建制村。 交通格局的蝶变,逐步拉近闽侯与福州主城区的距离。继福州地铁2号线建成通车,率先将闽侯竹岐新区、上街镇与福州中心城区连接起来后,在建的新洪塘大桥右幅桥已于今年2月7日启用,整座大桥预计上半年全面通车,从洪山桥头到上街仅需5 分钟车程。连接县城、荆溪镇和竹岐新区的全新跨江通道——闽侯二桥预计2022年1月通车。不仅如此,闽侯滨江大道、环山大道、中心大道等三条战略通道已进入实施阶段,力争5年内打通。这三条大通道将与福州地铁2号线、5号线、滨海快线连接起来,进一步拉开闽侯的空间框架,实现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 在连江,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构建。不久前,连接下宫镇区和松皋村的厦松隧道全线贯通,预计7月通车。届时,下宫镇区至松皋村的车程将从1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大大方便群众出行。 而在宁德市霞浦县松城街道,伴随着周家亭桥至樱花谷的樱花大道主体建成,玉潭溪沿线各村与中心城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占地面积800 多亩的玉潭樱花谷景区吸引众多福州市民前往休闲娱乐,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村居环境综合整治 家园颜值气质并存 城乡融合,绝不只是图纸上将城与乡圈在一起。要实现要素的双向流动,首先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上的两级差异。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福州注重实施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颜值”“气质”持续提升,一个个村庄破茧成蝶,成为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生态家园。 走进罗源县鉴江镇鉴江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绿意盎然的小花园沐浴在春光里,处处展现一派勃勃生机。近年来,鉴江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随着罗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点火调试,罗源县没有固定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地彻底成为历史。这个日处理垃圾6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量约21.9万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通过蒸汽进行余热发电,向电网输送约6500 万千瓦时绿色电能,真正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了罗源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在福清,随着龙田水厂改扩建项目正式通水,龙田镇后林村的580户居民终于喝上“和城里一样的自来水”。本着办好为民实事出发点,去年来,福清市高质量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速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民生工程,加快龙田水厂改扩建、供水主干管和村内管网建设,引入闽江和永泰大樟溪的优质水源,持续为龙高半岛“解渴”,提升城乡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马尾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以“一革命五行动”为主要抓手,实施“六清一改”,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截至2020年11月下旬,马尾区所有行政村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覆盖率和普及率均达100%,受益村民达16085户;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达标率超考核验收标准14%以上。农村饮水、农村集中供水率及自来水普及率均为100%。 公共服务均等发展 居民生活有滋有味 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试验重点之一。在这方面,福州市各地深入探索、积极先行先试,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覆盖,人民群众满意度日益提升,呈现“以城带乡、均衡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仓山区统筹学校布局规划、经费投入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水平。 仓山区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工作,统筹优质教师资源,合理优化教师配置,全面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水平,保障城乡教师队伍均等化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扶持民办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提供普惠服务。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智慧医疗也向乡村延伸。不久前,长乐区江田镇的林依伯心脏不舒服,就近来到江田卫生院。在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前,给他问诊把脉的是身在10多公里外的长乐区医院高级职称医师。医生查看远程传来的心电图后,“开方抓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不用特地大老远跑到城关看,很方便。”林依伯说。 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是智慧医疗建设的一环。2019 年以来,长乐区坚持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全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建设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加快打造智慧医疗项目,取得成效。截至目前,长乐区医院区域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系统平台已和18个分院连接,实现资源共享,有力推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 随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的深入推进,福州东部片区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方面还将取得更大成就。 (王玉萍余少林任思言林文婧/文叶义斌/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