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龙坊里的名人故事
Published at Aug 09, 2021 02:49 pm
连江古城西南街里有一处名曰“魁龙坊”的地方,在它不知沉默了多少岁月之后,突然有一天热闹起来。此起彼伏的马头墙,沧桑厚重的旗杆夹,还有灰墙黛瓦、斑驳古柱、雀替纹花、铜器门环,以及可以媲美榕城“三坊七巷”的寿山巷、琏巷、安平巷、紫微巷、后门田巷、祠堂弄、三公巷、同里巷,还有,已经形成或将要建成的天王前街、上林街、王步街架构的“三街一坊七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引来无数游人的脚步和目光。
这个“魁龙坊”里的归园、雪里小院、竹筠院、玉壶庐、修齐斋、清德院、游琏故居、倦游庐、杏林院、三复园、三井园、万园公馆、菩提苑、四簪楼等二十八座古厝,每一处都有它的由来和故事,而且还从一座名叫化龙的小桥上走出了郑鉴、常挺、孙钦、游义生、游琏、吴文华、陈第、董应举、吴鹏南、胡绍峄、陈清桂等名人。自唐至清,从这里走出的进士多达367人。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明代,出了一位尚书、一位布政司和一名文武兼修的将军,他们的传奇故事传扬至今,比如“一门三举人”“兰台七御史”“薇省传香”“进士吞金”“九进十落”“桥头饯别”等。
尚书就是吴文华。他是“魁龙坊”里走出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吴文华自小苦读经典,通晓四书五经,有才子之称,素有“济苍生,安社稷,立功扬名”之抱负。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进士,次年初任南京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不久升迁兵部武库清吏司署郎中。1563年,即嘉靖四十二年,擢升湖广按察司提学佥事,领提学道。此后十年,历任四川右参议、督桂学、参鲁政、擢赣藩,转授河南左布政司。吴文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时人赞颂其“骏烈光乎一代,清风冠于八闽”。
万历元年,神宗登基,下诏表彰天下施政成绩超群人物二十五人,吴文华名列榜首。万历三年(1575年),他晋升为右副都御史。是年,他巡抚广西,此时当地旱情严重,而地方官吏照样横征暴敛,民怨沸腾,瑶民骚乱。吴文华下车伊始,便请赈恤,募垦荒,核田赋,均驿传,然后着手整顿兵戎,加强兵士训练。不到一年,先后平定南乡、陆平、周塘、板寨诸瑶和五指、白冒诸侗,招抚民众两万余人,建堡21座,垦荒两万多亩,广西混乱局面得到初步治理。万历四年(1576年),柳州北山叛乱,吴
文华采取声东击西、欲擒故纵战术,乘叛众懈怠之时,连破70余寨,斩首四千八百级。是役,吴文华所率兵力不足一万,竟能以少胜多,为明朝立下大功。万历十三年(1585年)初,广东发大水没庐舍,吴文华亲率小艇济渡落水百姓,并开仓发粟,赈济灾民。又上疏朝廷,请求留余金七万多两,以备赈济所需。此后,两广社会日趋稳定,士民安居乐业。万历十五年(1587年),吴文华任南京工部尚书。数月后,改任兵部尚书。至今,连江百姓依然尊称他为“吴尚书”。
从化龙桥走出的第二个大人物是陈第。陈第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旅游家、藏书家和音韵学家。史书上未见其科试中举记录,可见他并非从科举步入仕途之人。但陈第是个藏书大家,藏书量多达一万余卷。除读书之外,他最大的兴趣是旅游。三十三岁起,陈第开始游览天下,他一边旅游一边读书。应该说,陈第是连江县第一位最有成就的自学成才的典型。他善于读书,且爱读兵书,因此,他成了文韬武略之人。万历三十年(1602年),也就是陈第62岁的这一年,他仍随沈有容赴台剿倭,在深入考察了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后,写下影响深远的《东番记》,这是我国首部研究台湾珍贵历史的文献。
陈第比吴文华整整年少二十岁,但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君子之交。万历二年(1574年),陈第补授五军四营中军,于八月领京营军三千出蓟防秋。时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的吴文华在南宁阅邸报,赋诗寄往蓟门,为陈第壮行。
万历十六年(1588年),吴文华不畏廷杖,在南京兵部尚书任上,率九卿毅然弹劾皇帝亲信太监张鲸“怙恶不悛”,疏三上不听,遂“引疾乞休”。后来,万历帝又屡下诏书,工部尚书三年以待,吴文华力辞不赴。
陈第的官场处境与结局和吴文华几乎一样。论官阶、勋爵、权势,陈第无法与吴文华同日而语,他最大的官职“游击将军”,是个无品位的官衔。但陈第位卑未敢忘忧国,不畏权势、清正廉洁。万历十年(1582年),他的顶头上司制府(总督)吴兑的表弟周楷,仗吴兑之势,以书札礼帖托陈第为其配卖青布五千匹于军士,每匹值银一钱,索价二钱。陈第不愿克剥军士之俸以奉权贵,力辞拒之,却遭诬陷,遂愤而辞官回乡。回乡后,陈第便在魁龙坊西边建起了一处“倦游庐”,从此开始读书著述的日子,他的音韵学专著《屈宋古音考》和《读书拙言》等十多部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吴文华病逝连江,此时陈第正在广东旅游。翌年春,他才得知噩耗,遂在端州(今肇庆)谒拜吴文华生祠,含泪赋诗著文,痛悼老友。
游琏,是从魁龙坊游家厝里走出的又一个大人物。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成为明代著名的八闽贤士之一,与连邑的吴文华、王德溢、陈第、陈垣、孙用并称为“六才子”。游琏先后历官江西新建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及员外郎中,山东登州知府、海南兵备副使、江西省布政司参政。他为官清廉,“厘宿比,裕国储,井井有法”。出使登州,“归逃民,赈饥馑,疗疫疾,决疑狱,惩贪酷,兴学宫,育人才,群邑大治”,重修蓬莱阁。当地史家称他可与宋代任登州太守的苏轼相媲美。为政海南时,桃源、华林一带强盗烽起,“琏乃合建昌兵,以计剿之”。在海南兵备副使任上,匪首“聚众剽掠为民患,琏请于督府,提兵直捣其穴,计擒首恶,余党悉平”。当地百姓为感念其功,为其建生祠并立“平黎之碑”一块。
关于游琏,传为奇谈的是,他与戚继光的关系非同一般。
游琏任职登州知府时,一天,他巡察狱牢,一脚踏进狱门,便传来一囚妇的含冤啼泣之声。一查,原来囚妇竟有身孕。深查其案时,发现案情确实有冤,游琏立即修正其案,为囚妇平反昭雪。不久,孕妇生下一男孩,这男孩正是戚继光。后来,游琏到江西为官,任布政司参政,这职务相当于现今的副省长兼教育厅长。想不到的是,戚继光17岁这年随其父从山东迁来江西高安县。是年,戚继光准备以童生(秀才)身份参与乡试以考中举人。高安童生大哗,惧怕戚继光占据该省仅有的五十个名额。游琏正主持这一季的秋闱,见景,他即上奏朝廷,为戚继光特增一个名额,并亲到高安县当众宣示。后来,戚继光平倭来到连江,特地到游琏故居拜过其遗像后,来到玉泉山上的游琏墓地拜谒,见其墓地简陋,即出资在墓厅前建起了墓亭,亲自书写“春雨亭”三个大字,寓为“春风化雨感载沐恩”之意。
游琏和吴文华、陈第一样,也文武兼备,著述颇多,著名的有《海道经》《蓬莱集》《平黎集》《东行稿》《南行稿》《少石文集》等。
魁龙坊,因为这些历史人物而愈古弥新,也因为这些传奇故事引得今人慕名而来。
(吴安钦/文张旭阳/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魁龙坊里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