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日讯)今年中秋佳节将于10月6日登场,这是本世纪公历日期最晚的中秋节之一,比去年整整晚了19天。
天文专家指出,中秋节日期早晚的变化,与农历闰月设置及阴阳合历的运作有关,若长期不调整,最终可能出现“冬天过中秋”的现象。
新华社报导,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中国传统农历是结合月亮圆缺周期与回归年长度的阴阳合历。一个朔望月约为29.5天,农历平年为354或355天,平均比公历年少约11天。若长期不调整,最终可能出现“冬天过中秋”的现象。为了修正这种“时差”,农历透过设置闰月,使月份与季节保持一致。
今年为闰六月,因此农历八月前多出一个月,导致今年中秋比去年晚19天。王科超指出,若兩个相邻的中秋节之间多出一个闰月,后一年的中秋日期就会明显推迟;若无闰月,则会提前。
根据天文资料,本世纪最晚的中秋节共有4次,日期皆落在10月6日,分别为2006年、2025年、2063年与2082年。21世纪的中秋日期在9月7日至10月6日之间变动,最早的中秋将出现在2052年9月7日。此外,2001年、2020年、2031年及2077年这4年里,中秋节与中国国庆节恰逢同一天。
至于常被提及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王科超表示,这与天文历算有关。满月可能出现在农历十四至十七日之间,其中十五或十六的机率最高。今年中秋最圆时刻将出现在10月7日11时48分,属于“十六圆”。从2001年至2100年间,共有48次中秋月“十六圆”、38次“十五圆”、14次“十七圆”,未出现“十四圆”。
天文专家指出,中秋节日期早晚的变化,与农历闰月设置及阴阳合历的运作有关,若长期不调整,最终可能出现“冬天过中秋”的现象。
新华社报导,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中国传统农历是结合月亮圆缺周期与回归年长度的阴阳合历。一个朔望月约为29.5天,农历平年为354或355天,平均比公历年少约11天。若长期不调整,最终可能出现“冬天过中秋”的现象。为了修正这种“时差”,农历透过设置闰月,使月份与季节保持一致。
今年为闰六月,因此农历八月前多出一个月,导致今年中秋比去年晚19天。王科超指出,若兩个相邻的中秋节之间多出一个闰月,后一年的中秋日期就会明显推迟;若无闰月,则会提前。
根据天文资料,本世纪最晚的中秋节共有4次,日期皆落在10月6日,分别为2006年、2025年、2063年与2082年。21世纪的中秋日期在9月7日至10月6日之间变动,最早的中秋将出现在2052年9月7日。此外,2001年、2020年、2031年及2077年这4年里,中秋节与中国国庆节恰逢同一天。
至于常被提及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王科超表示,这与天文历算有关。满月可能出现在农历十四至十七日之间,其中十五或十六的机率最高。今年中秋最圆时刻将出现在10月7日11时48分,属于“十六圆”。从2001年至2100年间,共有48次中秋月“十六圆”、38次“十五圆”、14次“十七圆”,未出现“十四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