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社需发挥更具建设性角色 主席:反映政府和民众看法平衡报道

Published at Jan 24, 2024 08:22 am

《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黄振威周二强调,该新闻社需发挥更具建设性的角色,以反映民声诉求。

他说,《马新社》不仅需呈现反映政府观点的新闻,同时也要提供反映政府和民众看法的平衡报道。

“归根结底,这是昌明政府;昌明(MADAINI)这个词本身就是反映公民社会,公众也有发言权,我认为这很重要。”

黄振威向莅临《马新社》的雪兰莪苏丹沙拉夫丁殿下与苏丹后东姑诺拉西京,汇报新闻社的运作时,这么指出。

在场者包括通讯部长法米和通讯部秘书长拿督莫哈末弗兹。

其他在场的《马新社》高层包括总编辑努鲁阿菲达(代掌马新社总执行长职)、副总编辑(全国新闻)阿鲁拉祖和副总编辑(财经新闻)娜丝丽雅。

黄振威也在汇报中谈到马新社的历史,并表示它是在1967年《马新社法令》下成立,并于1968年5月20日投入运作。

他说,该新闻社目前有近1000名员工,包括新加坡、雅加达和曼谷通讯记者。

“自成立以来,马新社的首要任务不曾改变,那就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新闻。马新社是最后一站,与其他新闻机构不同,我想大家都依赖马新社提供最准确的新闻。”

“其他新闻机构有时能够揣测,有时有点不准确和失实,但我认为这对《马新社》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应该是可靠和准确的。”

他指出,《马新社》也不落后于新时代的新闻消费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确实是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殿下踏入《马新社》办公室的那一刻,我们就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则贴文,以让众人皆知。在快熟面时代,人们期待快速的新闻。”

“我永远不会忘记殿下给我的提醒——新闻永远先于新闻(always news before the news),这非常重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被遗漏,但同时也必须准确。”

黄振威也谈到《马新社》与中国《新华社》在去年12月,最新签署的新闻互换与合作更新协议,这标志着双方的又一里程碑。

“《新华社》更新编采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今年是大马和中国建交50周年庆。今年,将迎来许多重要的活动、《新华社》等中方机构正积极谋求更新合作,以迎接今年的重大活动。”

“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新闻机构的许多请求,以要求展开内容互换方面的合作,但我们非常谨慎,因为到最后,我们也希望提醒自己,我们不要提供免费内容,以及《马新社》一无所获。”

黄振威指出,截至目前,《马新社》已与35家新闻社签署新闻互换和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印尼国家通讯社》(ANTARA)、《越南通讯社》(VNA)、《沙特通讯社》(SPA)、《阿联酋通讯社》(WAM)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

他也提到,有必要强调妇女议题,包括赋权妇女,以及令人高兴的事实是,《马新社》在成立55年后,诞生首名女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