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登:微米间淬炼助力开“天眼”
Published at Dec 23, 2020 09:51 am
他和团队历时3个月完成的CH31计时跑秒机芯模具,打破日本垄断;他和团队花了2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制造1.9万多个天线桁架结构轴,助力有“中国天眼”之称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成功启用……
他是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高级技师林玉登。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钳工,成长为中国国家级技能大师。不久前,他获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镜片模具精度要达到微米级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林玉登劳模创新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各类模具。用这些模具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大的不足巴掌大,小的比米粒小,甚至要在显微镜下放大30 倍才看得清上面的纹路。
林玉登今年47 岁,永泰人。
1994 年从技校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福日工程塑料厂,一枚戒指大小模具引起了他的好奇。
“模具竟能做到这么精细!”他开始自学模具制造。1996 年,林玉登进入了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起初,这是一家专注于表芯设计、制造的企业。
“有的表芯零部件模具的孔径只有两根头发丝大小,当时机器打磨的光洁度达不到要求,只能手工在显微镜下打磨。”林玉登说,要做好这份工作,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还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为此,他起早贪黑,勤学苦练,并养成每天记录、总结工作经验的习惯。
他所制作的模具的精度一般要达到0.01毫米,差不多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而制作非球面镜片钨钢模具,精度则要达到微米级,即0.001毫米。
啃下微米级挑战
打破日本垄断
多年来,林玉登带领团队设计与制造了200多副模具,涉及116个品种,全部投入生产。
2012年,他和团队通力合作,完成了CH31计时跑秒机芯模具的研发制造,打破日本在该领域的垄断。
记者看到,CH31 计时跑秒机芯夹板仅比一元硬币大一些。林玉登带领团队花了3个月时间,前后试验18次才制作出来。
林玉登说,夹板上有108个不同的尺寸,且精度要求达到正负5微米。林玉登和团队只能反反复复地试验,一丝一毫地微调,最终啃下这个高难度的挑战。
CH31计时跑秒机芯的成功开发,推动了中国表芯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
2016 年,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跨界发力智慧水务,研制智能远程水表,叶轮是重要零件。
林玉登和团队再担重任,研制出“大水表叶轮”模具。
同年,他和团队还完成了1.9万多个天线桁架结构轴的制造,助力有“中国天眼”之称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成功启用。这1.9万多个天线桁架结构轴尺寸不一,精度要求达到0.01毫米。他们为每一个配件都建立了表格,设计出三维图纸,然后再用设备进行编程、加工、检测,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技术能手……
这些荣誉记录了林玉登从“工”到“匠”的成长。2012 年,以他名字命名的中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多年来培育出20 多名技术人才。
林玉登始终保持着一颗匠心。20 多年来,林玉登一直延续着记笔记的习惯。50多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心得与操作方法,一有时间他就拿出来复习。
(马丽清吴丹红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林玉登:微米间淬炼助力开“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