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参藩臣唐澞
Published at Oct 01, 2019 07:17 am
唐澞(1423~1488),字源洁,侯官水西(今南屿尧沙村)人。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科陈俊榜举人,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科彭时榜进士,景泰三年(1452)授户科给事中。天顺七年(1463)升广东左参政,成化五年(1469)改任山东布政司右参政,成化十年(1474)升山东左参政,故有“两参藩臣”之谓。他为官清廉,美政多端,忠耿不阿,深得同僚赞赏,百姓仰戴其如父母。成化十八年(1482)致仕归里,善事不断,造福桑梓。
不登科甲不成亲
唐澞少时家贫,白天放牛、耕田、打柴,晚上点燃松明,寒窗苦读,酷暑严寒均不曾停辍。其舅父曾氏常驾舟带他溯流而上,到永福县卖柴换钱度日。
一日,其舅父将舟泊于岸边,自己挑柴上岸叫卖,让唐澞在船上看守。岸上当时有侯官水南人(今南通镇瓜山村)、侍御史郑仲雍告老返乡后在此建的书馆,他聘名师收生童课读。唐澞坐在船舱内,一边守舟,一边捧书卷攻读,忽见有一童子愁眉苦脸在岸上踱来踱去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唐澞见状忙上岸问童子到底怎么回事,童子说:“吾师命我属对,我苦思冥想而不得。你一个贩柴之子,怎能为我解愁呢?”唐澞笑着说:“这不难,我能为你对上。”问了命题后,他对上了一联给童子。童子高兴地回到书馆。老师听后惊奇不已,知道不是童子所作,是他人替作的。经过再三追问,童子如实告诉了老师。
第二天,唐澞舅父又驾舟带他到永福贩柴,舟仍泊原处。唐澞捧着书卷坐在船头攻读。那童子见了,便告诉老师替他作对子者来了。老师叫童子请唐澞到书馆,问他经历,知他家贫日耕樵夜苦读,对他说:“我免你学费,你来书馆深造,日后定有成就。”唐澞听了非常高兴,答应从师而学。过了一年,其学业大进。郑仲雍有个女儿守阁待嫁,老师对郑仲雍说:“唐澞这孩子聪明非凡,日后必成大器,可为你快婿也。”郑仲雍祖父居贞,官居河南左参政,而仲雍夫人乃永福县观猎(今官烈)人,编纂《永乐大典》的副总编王偁之女。仕宦书香门第,当然要选乘龙快婿。郑仲雍于是便与唐家订了婚约。订婚后,唐澞两期应试不第,郑家以为他徒有虚名,见他功名未成,家境又贫,欲要退婚。女儿郑琼对父母说:“家贫何惧?只怕不励志!”她不同意父母退婚。对此,唐澞赋了一首诗:“耕耘樵采苦劳身,夜半攻书学古人。驷马不乘桥不过,不登科甲不成亲。”
正统丁卯年(1447),唐澞与赐进士第、朝议大夫、浙江布政司左参议谢琚(福州怀安人)同登乡闱,唐澞以春秋魁四名,谢琚以礼记魁五名。翌年,正统戊辰(1448)两人同赴春闹,同登彭时榜进士,授官南京给事中,唐澞户科,谢琚兵科。两人为同乡同寅之好,义若昆弟。唐澞登科筮仕后,回乡与郑仲雍商议圆婚之事。惜此时,唐澞父病逝,其服满后便与郑仲雍之女成婚。
民仰戴其如父母
景泰壬申年(1452),唐澞赴京上任,授户科给事中。他为官清正,忠耿不阿,深得同僚赞赏。天顺戊寅年(1458),唐澞弹劾户部失职违法,忤逆权贵,被锦衣卫判刑六载,差点丧命。
天顺癸未年(1463)获平反,升为广东左参议,分巡高、雷、廉、琼四府。时流贼猖狂,其出海破敌,单骑入贼营,谕以利害,贼遂降。因赈宁化之灾民,复破吴川之围。时三州海外,群盗并起,悉殄平之。他不嗜杀,虽委命二载,与贼六战皆捷,斩首八级,夺回被虏男女二千余人,招抚三千二百余骑,赈活五万余人。使守肇庆七州县时,召官兵、民兵、猺獞都长人等,造哨船九十艘,分屯水陆要冲,招抚新兴、茶坑、泷水、德庆猺人邓宗三等,共三千余人,夺回被虏男女一百五十八人,赈活阳江诸县饥民三千八百户。在肇庆六个月,其与贼累战皆捷,受万民称道。东广百姓请翰林学士刘翊作传,纪其德政。后以丁继母忧,返家奔丧。
成化己丑年(1469),期服满后,改任山东右参政,分守青、登、莱三郡。当地民多梗化,其下令置善恶二簿,亲临劝惩,民遂感服。任中,山东诸郡夏遭蝗灾,秋受霜压,十分严重,庄稼连年遭杀青,唯青、登、莱三郡不遭二害,且年成告丰,百姓皆曰此乃唐澞德政感动上苍,三郡才免患之。越数载,济漯二河壅塞泥沙五百余里。唐澞上奏朝廷,要求开通河塞,以泄水患,朝廷准奏。于是,他放手发动百姓,疏浚河道,清除淤泥,建水闸,兴灌溉,并疏通东昌运河七十二洼共八百里,救活百万顷良田,解除十州县水患,政绩卓著,万民称颂。
成化甲午年(1474),唐澞升山东左参政,总督农业,他自立规矩十八条,躬行阡陌,劝课农桑。贫者分给耕牛、农具、种子等,不久民生渐趋富庶,其功德泽被黎民,远近百姓,仰戴其如父母。当地父老佥请临邑儒学教谕徐君安撰文勒石以纪其惠政。
归林造福桑梓
由于唐澞直言寡谐,不附势,不徇私,不阿谀,得到一些政绩平平的同僚与上司的嫉妒,所以他以年老劳瘁,向朝廷请求告老返乡。成化壬寅年(1482),朝廷允其告老归林。
唐澞归林后,在故里(尧沙)前洋旧址建耕樵亭,一为纪念自己少时在乡间耕樵之岁月,二为便于行人途中歇息、避雨。他经常在亭内展卷阅读,邀友唱和。
唐澞去世后,耕樵亭年久失修,圮于风雨。清雍正年间,村人、廪生唐树培曾献地拓展耕樵亭旧制。乾隆年间,唐遵谟又加以重修。
清康熙己未(1679),侯官举人、兵部主事陈学夔有《咏怀耕樵亭》诗云:
里党诸先哲,起家恒由农。诗书藏耒耜,淳朴地所锺。卓彼唐参政,幼不袭章缝。授田躬操作,负薪易飧饔。时从牛角上,横经盼云龙。时以担荷暇,千钧举鼎钟。
唐澞归林数载,除建耕樵亭以志不忘初心并借以观书吟咏外,更热心公益之事,诸如立祠堂以崇报本;葬族人十三丧;修桥梁十余处;建土谷祠,以为乡人祈福;开荒山三十余亩为义冢;设义渡,给田以活舟者;两岸筑亭以备行者。其尚欲设义仓义塾,然于弘治戊申年(1488)以疾正寝,有志而未偿,寿六十六岁。
治丧时,其子孙特诣请唐澞同年同官浙江布政司参议谢琚作墓志铭,概述唐澞生平。铭曰:
扶舆之秀,邦家之祯。耕樵力学,励行奋身。擢魁登第,大志以伸。黄门著绩,荣封其亲。旬宣重寄,两参藩臣。平蛮赈活,郭富其人。浚川教穑,禹稷之仁。疏归林下,善德日新。行身不愧,遽尔还真。功加来世,泽及生民。爰摭始末,写之贞珉。华勋茂叶,光照石麟。仁者有后,庆流无垠。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两参藩臣唐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