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18日讯)砂行动党政治教育主任郑爱鸰律师指出,近期沙巴吧巴宗教中学13岁女生扎拉凯丽娜坠楼身亡的事件,虽未发生在砂拉越,却已为砂拉越教育局与学校当局敲响警钟,促请他们高度警惕校园霸凌问题。
她说,霸凌在砂拉越根深蒂固,却常被“扫入地毯”。全国调查显示,每3名学生中就有1人在学年期间遭遇某种形式的霸凌,但砂拉越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因为许多案件未被举报。
她指出,不举报的原因令人痛心:一是学校当局执意维护“良好记录”,二是家长担心揭发后会导致孩子遭到报复。这种沉默文化不仅剥夺受害者的保护,也让霸凌者得以肆意妄为,形成危险循环,损害学生安全、心理健康及对教育体系的信任。
郑爱鸰表示,虽然当局已通过援助热线和宣传运动来支持受害者,但要真正遏制霸凌,必须在事件发生前进行预防与干预。她强调,许多教师缺乏识别、管理或处理霸凌的培训,即使出于善意,也可能因误判而导致受害者得不到保护,施暴者逍遥法外。
她补充,霸凌不仅是身体上的欺凌,还包括精神与情绪虐待,如嘲笑、羞辱、排斥、散布谣言及网络骚扰。这些看不见的伤害同样会侵蚀孩子的自我价值,引发焦虑、抑郁并留下长期创伤,因此教师、家长与校方必须学会识别并迅速制止。
郑爱鸰呼吁教育部及砂教育、创新与人才发展部落实强制性教师培训,设立匿名举报管道,并制定明确干预方案,同时为受害者与施暴者提供即时咨询支持。
她强调,霸凌并非单纯的纪律问题或“成长过程”,而是严重的儿童保护课题。真正安全的校园,应在伤害发生前采取行动,把学生的安全置于学校或施暴者名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