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老照片讲述青年会历史
Published at Jul 13, 2022 08:48 am
“闽江之心”火了,占据“C”位的青年会成为了人们游览“闽江之心”的必打卡点。这座遥望着滔滔闽江,历经百年风云的红砖青瓦楼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综合大楼和地标建筑,它牢牢占据在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的“黄金分割点”上,串联起百年来福州对外交流、教育发展、革命抗争等一系列大事件。翻开一张张老照片,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意义非凡的百年建筑。
爱国侨领倡建
曾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楼之一
1842年,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教会开始逐渐进入福州传教办学。1885年,由传教士施美志创立的福州英华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学校青年会。
对于注重“德智体群”发展的基督教青年会来说,活动的场地非常重要。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由爱国侨领黄乃裳倡建。黄乃裳时任福州英华、培元、福音三校教务长,被推选为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所以,1912年黄乃裳开始筹建青年会大楼,亲自捐款45000银元,福州商务总会会长张秋舫、罗筱坡等也纷纷捐款相助。
1916年,这座屹立于闽江畔,面朝万寿桥(今解放大桥),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大楼落成。整座楼房外部由红砖砌成,内部为砖木结构,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连,地板全用上等楠木铺设,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它成为了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综合大楼和地标建筑,也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楼之一。
走进今天的青年会大楼,透过楼梯间悬挂着的老照片,我们或许可以看到青年会建立之初的样貌。除了有中学、夜校、商业学校、公民教育研究班等合影照片外,还有一张青年会智育部附设苍霞洲区平民夜学校的老照片。青年会中学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中科院院士、鸟类学家郑作新,寄生虫研究专家唐仲璋,著名记者邹韬奋等。
曾是福州
公共文化娱乐中心
上世纪,福州曾流行这么一句话:“去青年会看电影,去天华前听戏。”当时,青年会电影院是福州人文化娱乐的一大去处。
1929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逊受基督教会委托来榕作科学讲座,在青年会电影院首次放映了“蜡盘”配音(英语)的影片。1937年7月16日,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电影院成为福州市首家安装双机放映电影设备的影院,首场放映有声黑白国产影片《铜盘铁骨》。从此福州各放映单位陆续安装了双机放映设备。
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位于青年会对面的永安堂药房大楼前曾设有一个电子钟,据说这是当时福州情侣们约会碰头的地方,在这里碰头后就会去青年会电影院看场电影,出来再到江边的情侣坡走一走。
除此之外,武术表演、文学讲坛、科学科普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当时都在青年会举行,这里聚集了当时福州的“新潮青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福州市的公共文化娱乐中心。
青年革命策源地
烙下红色印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福州青年会大楼成为福州抗日救亡运动的活动基地之一。福州一大批进步青年,在青年会组织读书会,指导阅读进步书刊,宣传救亡文化,传播抗日救亡思想。1936年,郁达夫以青年会为活动点,号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鼓励大家以笔当枪,跟敌人作持久的、殊死的斗争。
在1937年秋到1939年春的近两年中,福州城乡群众抗日歌咏活动不断发展。南台歌咏团是地下党利用苍霞洲基督教青年会的名义作掩护组织起来的,主要由林大琪、高缉光负责。歌咏团教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黄河恋》等抗日救亡歌曲,团员学会了就上街教群众唱,并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为使群众易于接受,还把歌词改成福州方言。
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青年会401号房间——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办公室设立地下秘密交通站,成立特别支部。地下党员蔡龙同是美国新闻处驻榕特派员,同时还是地下交通员、联络员,为党的地下工作开展作出了贡献,也让青年会烙下了中国革命红色的印记。
(管澍/文林双伟/图)
2022 年第28 期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一张张老照片讲述青年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