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报道,美中日前虽达成关税与稀土管制的休战协议,但北京手中筹码远不只稀土,在锂电池、成熟制程晶片和制药原料等方面也有绝对优势,这些领域将是中国在贸易谈判时的筹码。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5日刊登题为“美国可被中国‘卡脖子’的领域还有这三大产业”的报道。据报道,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电池生产商都是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即使电池产自其它地区,核心材料也高度依赖中国。
报道引述“基准矿物情报”数据显示,中国供应商生产全球79%的电池正极材料和92%的电池负极材料,并掌控63%的精炼锂、80%的精炼钴以及98%的精炼石墨供应。
报道说,为巩固对锂离子电池供应的控制权,中国今年采取措施巩固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要求特定锂离子电池技术转移海外须申请许可,并对部分制造设备及关键正负极材料实行出口管制。
在成熟制程晶片领域,中国目前约占全球成熟晶片产能的1/3;尽管这类晶片的生产难度低于尖端晶片,但对汽车、消费性电子和国防等领域至关重要。
此外,中国掌控制造晶片及光电产品所需的镓与锗等关键矿物,2024年的镓产量占全球99%,同时也是全球最大锗生产国。
第三个重要产业是制药。报道指出,美国药品在包装上通常不标示中国制造,但中国在活性药物成分及其先驱化学品供应上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美国进口的对乙酰胺基酚和布洛芬大多来自中国,中国也是抗生素原料的重要生产国。
美国从欧洲进口许多品牌药,其仿制药供应则严重依赖印度,而印度仿制药中的活性成分有很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在2015年将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列为产业优先事项,最近则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内支持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开发。
报道指出,中国已证明有能力透过收紧关键稀土矿物的供应而将稀土武器化;而中国手中的筹码不限于稀土,遏制力已延伸至锂离子电池、成熟制程晶片和药物成分这3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