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汶莱有深刻渊源的新加坡社科大学国际处主任云昌耀教授(右3)、华南师大国际文化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赵凯莉博士(右),柯柳廷(左2)、吴俊霖(左)与沈仁祥在报到处喜相逢
与汶莱有深刻渊源的新加坡社科大学国际处主任云昌耀教授(右3)、华南师大国际文化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赵凯莉博士(右),柯柳廷(左2)、吴俊霖(左)与沈仁祥在报到处喜相逢

沈仁祥主題演講 汶萊方案結合中國智慧

Published at Nov 18, 2025 12:13 pm
(斯市18日讯)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为数字时代培育本土化、可持续的精英人才,成为关键议题。在11月15日至16日于中国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东南亚论坛》2025会议上,汶莱《文化学堂》导师沈仁祥受邀出席参与。
沈仁祥发表的主题演讲,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汶莱方案”与“中国智慧”相结合的蓝图。

本次分论坛之一的教育议题,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科技、教育合作的提质升级”为主题,共12篇相关论述。沈仁祥导师在论坛中阐述了“中国-汶莱数字教育精英赋能与生态共建”计划。
沈仁祥指出,传统的教育合作多集中于资源输出与项目合作,而本次提出的新计划旨在实现根本性的范式转变——从“资源输出”升级为“能力共建”,从“项目合作”深化为“生态融合”。
他强调计划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技术转移,而是与汶莱共同构建一个能够自我演进、持续创新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其核心是赋能本土精英,使其成为汶莱国家转型的内生动力。

论述中,沈仁祥勾勒出该计划的四大实施支柱:
1.精准分层教育体系:计划覆盖从K-12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在中小学阶段,将通过建立“中心-辐射”模式的示范校和普惠性竞赛,播下AI普及的种子。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创设“AI赋能站”,开发如“AI智能中文导游”等“中文+AI”场景化课程,直接赋能文莱旅游、金融等支柱产业。在高等教育层面,则以“微专业”和“闭环式奖学金”为突破口,锻造顶尖AI科研人才,并确保人才学成后反哺本国。
2.“AI+产业”实践平台:计划提议举办“AI产业创新挑战赛”,由官方部委出题,中国科技企业支持,让学生直面真实产业挑战,推动创新方案直接落地孵化,完成从学习到创造的价值闭环。

3. 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为推动合作可持续、可扩展,计划倡导智慧教室的“云化”,通过接入云端算力降低本地成本,并深化“姐妹学校”网络,开展跨国同步课堂与项目式学习。
4.实施策略与保障:为确保成功,该计划注重顶层设计、本地化文化适配、高端品牌建设与第三方独立评估,旨在打造一个经得起检验的高标准合作样板。

在总结中升华了合作的战略价值。对汶莱而言,此举将培养国家经济多元化的核心引擎,打造其在东盟和伊斯兰世界“小而美、精而强”的智慧国家新名片。对中国而言,在汶莱的成功将树立中国数字教育“走出去”的高标准样板,为中国的技术与发展模式进入更广阔的东南亚市场提供强大的信任背书,切实推动“中国-东盟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该计划以其“精准性”与“精英性”为核心竞争力,放弃了粗放型扩张,选择了深度渗透的价值最大化路径。它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合作,更是通过教育纽带深化两国战略互信、促进产业协同的综合性国家合作项目,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科技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范式。

Author

Liew Yun Ki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