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炸弹恐吓电邮案;警方迄今接到51宗投报,目前,警方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国际刑警(Interpol)合作,调查此案。
全国警察刑事调查局总监拿督斯里苏海利说,截至周二(23日),共有9个州属的学府发现有关电邮,依序为雪兰莪(18宗)、吉隆坡(7宗)、柔佛(6宗)、砂拉越(5宗)、槟城(4宗)、森美兰(3宗)、霹雳(3宗)、吉打(3宗)与沙巴(两宗)。
他说,其中国际学校占32宗,私人学府有15宗,政府资助学校有4宗;警方全面监督涉及校园的安全。
“案件愈来愈多的原因,是因为学府迟延打开电邮所致,迄今,恐吓电邮只是针对学府。”
苏海礼周五召开记者会说,警方会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国际刑警(Interpol)、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协助,追查此案。
国内多个学校于周二(21日)陆续接到有关炸弹恐吓电邮,引起校方担心而报警,并安排师生疏散。
在消防与拯救员和警方展开地毯式搜索后,没有发现任何爆炸物,因此证实这是一个虚报炸弹案。
警方调查发现,发出电邮的两个帐号是新建设的,不曾在任何互联网上使用,而其中所使用的恐吓函件文字,是使用翻译软件,将英文翻译为国文。
同样的电邮内容也曾于本月12日,通过同样的提供商发送到牙买加的70间学校。
警方的调查工作发现,早前在牙买加也曾发生两宗类似案件,案中主谋,曾长期受到虐待和不受关注;当局会深入调查,两者是否有关。
根据调查,这名主谋因为拥有电脑软件特长,而得以匿藏身份。
警方目前援引刑事法典第507条文(以匿名通讯进行刑事恐吓)与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不当使用网络设备或网络服务)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