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醉吹横笛坐榕阴

Published at Jul 04, 2023 11:11 am
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南宋是个积弱不振的朝代,仁人志士壮志难伸,抗金报国、恢复中原是他们难以实现的梦想。当时的福建,相对于江淮一带来说,算是大后方。这里临近浙江,又是文化兴盛之地,爱国志士奔走各地的时候,福建往往成为他们的一个精神基地。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也曾在福州做过官。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在礼部的录官考试中名列第一,居秦桧孙子之前,被秦桧废黜。秦桧死后,才得以出任宁德主簿(宋时宁德属福州府)。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陆游由宁德主簿调任福州决曹(又名法曹,负责社会治安和民兵训练),第二年北归。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晚年隐居家乡,著有《剑南诗稿》。 他在福州任上留有诗词约10首。这首《度浮桥至南台》(有版本作《游天宁寺》),钱鐘书《宋诗选注》有收录。 南台:南台岛,指福州仓山一带。九轨:轨是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引申为车轮滚过后留下的痕迹,这里即指道路,钱锺书《宋诗选注》说,“九轨”句写浮桥的用途,“千艘”句写浮桥的形体。白发:诗人说自己年纪老大。 客居福州,又经常生病,本已放弃游览雅兴,但听说南台那个地方不错,便决定试着去探寻一番。 走过闽江的浮桥,只觉得道路是在怒涛上缓慢延伸,无数船只被紧紧地联系在大江中间,连接着两岸。 南台的寺庙里,有钟鼓之声,似乎在催促着夜晚和清晨的轮回,许多村落,自古至今就在这一片烟云之中。虽然上了一定的年纪,但今天豪气勃发,来此地游览一番,歇息的时候,暂且坐在榕阴下,饮一点酒,吹响心爱的横笛。 《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任职福州最重要的作品,为我们再现了南宋时福州城南闽江的波涛汹涌,以及江上浮桥的壮观,那时江面比现在要宽阔得多。而“白发未除豪气在”,既指诗人此次去南台是一次豪气勃发的游览,又暗含诗人抗敌报国壮心不已的意思。 陆游所经过的通往南台的浮桥,就是福州万寿桥的前身,是闽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因水流湍急,屡修屡坏,一直到元代,头陀法助募资建起了石桥。1949 年8 月17日福州解放的时候,解放大军从这座桥南下追敌,所以后来万寿桥改成了解放大桥,石桥也改建成了钢构混凝土的桥。 狂夫无计奈狂何, 何况登临逸兴多。 千叠雪山连滴博, 一支春水入摩诃。 吟余骑省霜侵鬓, 钓罢玄真雨满蓑。 逐虏榆关期尚远, 不妨随处得婆娑。 这是陆游的《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也是在福州写的。 子城:晋太康三年(282 年)郡守严高所建,北宋太守程师孟在此基础上进行修建,在城上设有9楼,所谓“新楼”,就是宋时新建的。西园:是官家园林,又称“州西园”,在当时的福州府衙西边。狂夫:诗人自称。滴博:古时候边疆一处关山的名称,“千叠雪山”即指北方边疆的地理环境。摩诃:梵语音译,大、多、胜的意思。骑省:书名《骑省集》,宋徐铉著。钓罢玄真:苦修悟道,玄真指道的真谛。榆关:山海关。婆娑:盘旋,徘徊。 陆游在诗中说:我是个狂人,总是解不开心中的痴狂,何况游览一个好地方,脱俗的兴致、脱缰的思绪更是纷至沓来。遥想滴博边关,重重雪山与它相连;眼前则是一条江水,径直流向更加广阔的地方。吟读了《骑省集》之类的著作,头发就渐渐花白了;苦修悟道之后,雨水已经淋湿了蓑衣。把敌兵赶出山海关,为期尚远,不妨让身心在所到之处稍作徘徊。 诗人到哪里都不忘“逐虏”大计,不忘边疆战事(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他终生的心结。他曾在福建写下一首心情悲愤的诗《适闽》:“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即使是登上福州子城新楼,游西园,置身池亭雅地,也不例外。难怪他临终前会有《示儿》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不妨随处得婆娑”,只是他自我安慰的无奈表述。 (危砖黄)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