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纪天:“老建筑群”的年轻群主
Published at Jul 15, 2020 11:28 am
福州民间有个近千人的“福州老建筑群”,该群至今刚好10年。这群人近年保护了一些原计划拆迁的老建筑,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媒体大篇幅报道。
“福州老建筑群”群主叫薛纪天。当他坐到记者面前,才知道他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文博志愿者委员会理事,今年才31岁。
自费查看拍摄
完善老建筑档案
薛纪天告诉记者,他从小生活在仓山康山里,周边有不少具有异国风情的老建筑。2011 年初,网友开展了“ 寻找福州仓山老洋房”活动。当时在福建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大三的他被吸引,带着报名的网友们去寻找仓山老洋房。
2011年2月,薛纪天以参与此次活动的积极分子为主体,牵头建立了福州老建筑QQ群(后发展出福州老建筑微信群)。同年9月,他协助当时还是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博士生、现为华东理工大学教师的群友林轶南,建立了“福州老建筑百科网”。
“ 福州老建筑群”成立后,薛纪天与其他同样喜欢老建筑的朋友,自费查看、拍摄各区县的老建筑。为了建立民间的建筑档案,他们四处奔波,与原住户对话,记录老建筑信息,而且查阅福建乃至国外的建筑类书籍、档案馆资料,完善福州老建筑的历史信息。
积极呼吁参与老建筑保护多年来,“ 福州老建筑群”已经成为福州文保事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
在薛纪天记忆中,“福州老建筑群”关注过屏山地铁站汉代冶城遗址考古,对鼓楼区朱紫坊福涧麻王庙、晋安区岳峰镇竹屿邓家骅故居、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的胪峰陈氏祠堂、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横龙村陈祺厝、台江区南禅山福建省现存唯一的鲁班庙等老建筑,以及连江县城数十座老建筑的保护进行过呼吁。他们还协助规划编制单位,参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调查工作和《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前期资料搜集工作。
2018 年,薛纪天与群友对连江县城目前已知的福建最早的木构民居建筑——厦王里孙氏民居(当时仅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并将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促使其列入福建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愿当沟通者
让更多人守护老建筑人们在介绍自己所在城市时,总不忘追溯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某段历史。
传说也好,史料也罢,能给人最直观感受的,恐怕就是老建筑了。
薛纪天告诉记者:“目前群友中有摄影爱好者、记者、编辑、信息技术人员、医生,也有高校教师、研究福州古建筑的专家、征迁办工作人员、负责历史街区修缮保护的工作人员,还有省市县区文物部门及历史建筑保护部门的负责人……身份虽然不同,可是大家在群里都是文保志愿者。我们就是想留住福州的特色老建筑,让后代有根可寻。”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薛纪天搜集、购买了上千本与福州文化和建筑有关的书籍,开辟了一间非常有特色的“文史书房”。
薛纪天曾以“福州老建筑群”群主身份,到北京参加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论坛”,做了专题演讲。他认为,民众参与文物保护,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而要提升专业素养,合法合规;要逐渐以“建议”代替“批评”,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保持独立性,摆正位置,以遗产价值为准绳,不做越俎代庖之事。
薛纪天说,“福州老建筑群”的志愿者各有各的贡献,他更愿意在群里充当沟通者,让更多人理解老建筑价值,守护福州老建筑。
(顾伟/文张旭阳/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薛纪天:“老建筑群”的年轻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