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庄:民间“固宫”留乡愁
Published at Jul 05, 2021 11:10 am
在永泰同安镇三捷村内,一座由青石建成的庄寨——仁和庄格外引人瞩目,它静静伫立于崇山峻岭与田园景致之中。历经百年如初,这座以坚固高大寨墙为特征的宫殿式建筑被后人称作民间“固宫”。
2019 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永泰庄寨建筑群榜上有名,其中就包括了仁和庄。在这里,返乡青年可见可触可感乡愁。
青石筑造践行“仁和”思想
仁和庄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由张序捷、张序仪、张序光兄弟建造,并以“仁和”为名,此举不仅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尊崇,也是对子孙后代践行“仁和”思想的期冀。
据永泰县村保办工作人员介绍,仁和庄是典型的闽中土寨(堡)建筑,规模较大,形制保存完整,是介于传统中庭型护厝式建筑与福建土楼建筑的过渡类型。整幢建筑以“九宫格”形状布局,三条轴线并行。正门在中轴线上,三进院落,各有天井,通风、采光、排水性能良好,占地6000余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居住,是永泰规模最大的庄寨之一。
“庄寨的四面墙、院内台阶、天井地面等都由青石筑成,所以又被称为青石寨。”该工作人员表示,青石的一大特点就是色泽稳固,因此仁和庄在百年的风吹雨打中依然能够保持色调柔和、样式柔美。远远望去,规整稳固,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仁和庄内,永泰民居独有的挂瓦墙(封火墙)是目前永泰庄寨中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挂瓦墙之一。
张氏三兄弟相互扶持的故事,一直在三捷村内口口相传。长兄张序捷性格温和,勤勉忠厚,负责经营田地山场,管理佃户;二弟张序仪豪爽仗义,能说会道,擅于交际,以协调事务为主;三弟张序光头脑活络,精明能干,专事营销。
兄弟仨勠力同心,盖庄寨时,家族名下已有良田数千亩,开设商铺10多家,富甲一方。
在百年的岁月里,张氏族人始终将“仁和”思想作为标尺,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民国总统黎元洪曾为张氏族人题写过一块“急公好义”的牌匾,至今仍悬挂于仁和庄正堂之上。
搭建平台支持乡创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仁和庄内人烟逐渐消散。为守住先人的智慧财富,2016年以来,张氏族人在仁和庄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成立了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还修复了“文革”期间被破坏的楹联,对仁和庄的历史文化、建筑精华、选址格局、家族历史等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展示,并完成了庄内后殿等建筑结构的抢修加固,以及左右两个侧厅的修复工作。
同年,永泰召开庄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文物、建筑、考古、世界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包括仁和庄在内的10余座庄寨,并针对庄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开展研讨,为仁和庄的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激活人气是庄寨“复活”的关键。从2019年起,永泰连续两年在仁和庄前举行耕读文化艺术节,通过热闹的节庆活动将游客吸引至此。文化艺术节不仅有舞台表演、耕读市集,还有各类乡土教育课让人目不暇接,课堂就设置在仁和庄内,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此外,随着永泰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告别城市的喧嚣回到农村,投身振兴家乡的行列,并在广袤的乡村干得风生水起。设于仁和庄内的永泰县乡村创客空间(No.001),成为他们交流合作的平台。
走进乡村创客空间,装饰一新的吧台前,年轻的创客们热火朝天地聊项目、聊梦想,分享创意,交流思想,各类创业资源在这里交汇融合,浓厚的创业气氛无处不在。
(叶欣童)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仁和庄:民间“固宫”留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