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本土華文報歷程滄桑 現存者是華社文化資產
Published at Sep 07, 2022 05:01 pm
(古晋7日讯)砂拉越现存的华文报业,可说是砂华社共同宝贵文化资产,宣扬华教文化上,启迪民智,扮演着官民之间的桥梁等,确扮演着不可取代角色!
砂拉越本土有华文报的面世,可追溯到109年前,古晋老巴刹的下横街是“摇篮手”,首份名为《新闻启明星期报》,是于1913年9月中旬在那儿印刷出版,是周刊性质,但却不足一个月,就遭时任白色拉惹以该报倾向当年中国革命下令关闭!
砂拉越华文报业在本土的发展历程虽然只有逾百年,但在早年确确实实轰轰烈烈过,导致数十家华文报被时任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栽倒在当时政治环境下。
资深前新闻从业员陈中兴(陈涛)于2016年,在中国南京大学进修中国语言学系硕士研究班,是以撰写《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论文,通过答辩考获该系文学硕士学位。
亦是砂中医师暨传统中医总会(砂医总)会务顾问陈中兴,昨日联袂会长江宗兴、副会长江邦忠,礼貌拜会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邢伟平时,赠予所着《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一书,那是以其相关论文中的重点来编印成书。
陈中兴也向邢总简单汇报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时说,华文报是负有文化的使命,华文报的创办者及新闻工作者即使是面对重重的压力,过去许多华文报因各种因素关闭,还是有热爱文化事业者前赴后继办起华文报,最终生根发展。
他在该书记载:在砂拉越经历不同四个朝代,本土华文报业发展历程迄今,是经历过“风风雨雨”沧桑,前后所出版的50多家华文报刊,是告报纸的命运多舛,有在政治因素,经济问题下,不是被时任政府勒令关闭,就是支撑不了而自行关闭。
[caption id="attachment_11867259"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资深前新闻从业员南京大学文学硕士陈中兴(左)向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邢伟平简介其所着《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一书内容。[/caption]
“砂拉越华文报业在白色拉惹老政府年代是萌芽成长期;而二战中被日军侵占下是停顿期;英殖民地时代是蓬勃发展期却饱受“风雨”;在步入马来西亚的年代开始,先是经历了“风雨”,过后才告较为平稳的发展。”
陈中兴在研究砂拉越华文报业历程发展所得,当1913年砂首份华文报被时任白色拉惹政府关闭,过后在长达14年里,是没有任何本土的华文报出现;直到白色拉惹执政后期里,在古晋才又开始又有华文报的创办;另在诗巫也开始有人办起华文报。
当年出版的华文报,初期是以手抄蜡纸印刷面世,制作十分粗糙,但却传承了文化。
他在该书中写到,在二战后,砂拉越沦为英国殖民地,除了古晋、诗巫有出版华文报外,在美里于1954年也有华文报创刊,砂拉越成为有华文报业出版“三足鼎立”,步入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
书中提及,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的发展,同华文教育直接联系及互动,被视为砂拉越华人社会的重要文化产业,当中就包括砂华文学这一块。
“随着砂拉越于1963年参组马来西亚之后的发展,砂华文学已被纳入马华文学部分,可是基于风土人情是有差别,马来亚半岛华社在推动马华文学的宣传上,却又往往会忽略了砂华文学,是存在的现实状况。”
陈中兴也说,本身当时在撰写《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论文,幸从设在诗巫的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所收藏的砂拉越各家华文报旧报,起着在探索早期砂华文报副刊砂文学资料,包括在早年许多停刊的旧报作参考,弥足珍贵。
“有着逾百年的砂拉越华文报业发展历程,有着特定的历史性、政治与种族等因素,塑造独有的风格与面貌,注重于地方性的新闻及副刊推动砂华文学,同马来亚半岛及沙巴的华文报,在内容和报导的本质上,向来是有着明显差异。”
砂拉越早年停刊的华文报;在古晋计有--《新闻启明星期报》、《新民日报》、《越风》、《砂拉越日报》、《古晋新闻日刊》、《久镇日报》、《中华公报》、《时事评论》、《南洋论坛报》、《民众导报》、《华侨晚报》、《新闻报》、《砂拉越时报》、《团结报》、《向导》、《大众日报》、《越声日报》、《砂拉越快报》、《时报》、《前锋日报》等……
而在诗巫停刊的早年华文报,计有《诗巫新闻日刊》、《鹅江日报》、《华侨日报》、《大同日报》、《青年论坛报》、《侨声报》、《华侨周报》、《新民报》、《越声报》、《民众报》、《越华商报》、《慕娘晚报》、《人人报》、《婆罗洲日报》、《明灯报》、《砂州日报》等……
另在美里停刊的早年华文报,计有--《美里周报》、《砂民日报》、《华联日报》、《越华日报》、《婆罗洲新闻周刊》、《卫报》等……

Author
Tan Chok Bui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砂本土華文報歷程滄桑 現存者是華社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