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观国:肯构要儿孙,传家惟诵读

Published at May 29, 2023 11:18 am
在历史的变迁中,福州渐渐形成诸多世家,如文峰林氏、水西林氏、濂江林氏、凤池林氏、螺洲陈氏、古灵陈氏、龙山刘氏、凤岗刘氏、西清王氏、武林沈氏、侯官许氏、海口叶氏、永盛梁氏等等,他们对社会、甚至对历史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世家的形成和延续,离不开家庭、家族的言传身教。文儒坊西段北侧52号(旧23号,原打线营),是叶观国故居。叶氏科甲连绵,创下六世八翰林十二进士的纪录。叶观国任学政、典乡试前后30年,素有“儒林文人”之称,深为学界所称道。叶观国这首《新居示儿诗》,自述家门与心志,可一窥叶氏家风。 这首诗叙述了居家的变迁,着眼于居家与人生志趣的关系,以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等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说明家可穷而志不可失的道理。“今春又西迁,近傍闽山曲”,指的就是迁居文儒坊新居的事。一句“肯构要儿孙,传家惟诵读”,明示儿孙们,要以读书和教育为本,以书香传家。因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可陶冶性情,读书可正家风。家学渊源,是很多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 福州世家均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 林则徐家训《十无益》格言,已经广为人知: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家风家训,可以说是家族文化和宗法社会的精神内核。林则徐家训已经融入林氏血脉,使林氏后人大多具有家国情怀。 “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濂浦林家,遵循“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的“四正”家训,以正持家,以正为人,风正气顺,人才辈出。 福州世家带动普通百姓,于社会形成良好民风,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走进福州的坊巷间,时而可见“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之类的门联。这样的门联,往往是家风门风的箴言。 如今在福州,家训家教家风的建设已经不单是家庭和家族的事,而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一部分。2021 年10 月,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 地生根。(危砖黄) 叶观国《新居示儿诗》 我家荡析余,两世居赁屋。先君晚买宅,粗足布床褥。 尔来稍改迁,小子忝窃禄。一徙通津衢,再徙九仙麓。 闬闳虽渐高,坐处仍苦促。小斋一书榻,竟日驻羲毂。 炙面怪已黧,横肱輙遭触。悠悠思古人,游息恒自足。 少陵号最贫,草堂有遗躅。昌黎亦穷士,南亭松果属。 乐天较优饶,履道居蚤卜。东坡虽远谪,白鹤赋新筑。 嗟我独何为,老死守踡跼。今春又西迁,近傍闽山曲。 非为慕高华,庶以避炎燠。有楼敞可凭,有池清可掬。 轩庭虽不大,颇亦莳花竹。同志三四人,谈啸慰幽独。 喜余还窃叹,住稳转生恧。挟持竟何具,享此书一束。 肯构要儿孙,传家惟诵读。此屋阅人多,世事如棋局。 不见马家宅,作园在转瞩。不见郑公第,乃仗他人赎。 勿嫌甍栋低,莫讶塈涂朴。堂堂宰相厅,旋马不为辱。 况我官秩微,后人非太祝。所伤先子逝,不及奉休沐。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