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太平桥重置清代惜字炉
Published at Sep 02, 2021 11:50 am
21日,长乐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太平桥边,新安置好的惜字炉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这座建造于清道光年间的惜字炉,重现了当地“敬惜字纸、珍重文化”的传统习俗。
安置在太平桥边的这座惜字炉外形呈塔式形制,前宽100 厘米,后宽120 厘米,高360厘米。炉体为青石结构,内设焚炉,共五层。
一层刻有精美图案“兽脚”,二层刻有麒麟图案,三层为炉口,四层呈塔式样,五层为葫芦样式。整体风格与太平桥古朴的人文风貌相得益彰。
惜字炉,又称“惜字亭”“字纸亭”“敬字炉”。长乐别称吴航,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风鼎盛,“惜字”习俗极为盛行。据考证,因惜字而焚字纸的习俗自唐代始,至明清时为盛。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太平桥旁就建有惜字炉,后倒塌损毁。古时,每当夜幕降临,总会有拾遗人出现在吴航街头,他们身背贴有“敬惜字纸”的纸篓,手持火钳,细心寻觅着散落在街道上的字纸。若有发现,便极为小心地用火钳将其夹入纸篓。纸篓装满后,拾遗人来到惜字炉旁,将纸篓里的字纸倒入其中进行焚烧,并将纸灰盛入锦囊。待到黄道吉日风和日丽之时,社会名流便云集水边,举行隆重仪式,将纸灰洒入水流,为字重回江海怀抱饯行。
为重现吴航老城“敬惜字纸、珍重文化”的传统习俗,长乐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指挥部有意在太平桥重置惜字炉。福州古玩协会顾问、文玩达人陈森林捐出了建于清道光年间的惜字炉,使重置方案得以实现。
太平桥位于长乐吴航街道东关汾阳溪上,上接六平山,下通普照桥入于浦。唐上元元年(760年),梅花坊人林巨卿捐资建造,名“永泰桥”。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此桥。目前桥长13米,宽3.8米,石构,单孔,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桥东北碑刻“太平桥”,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至今文字清晰可读。(徐文宇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长乐太平桥重置清代惜字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