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蔡襄“榕荫”福州城

Published at May 10, 2021 03:43 pm
福州鼓山灵源洞著名摩崖题刻“忘归石”、“国师岩”、“庆历丙戌孟秋八月,蔡君谟同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同游灵源洞”;市区龙腰的“苔泉”;于山碑廊的《刘弈墓碣》石刻,是宋朝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并称的著名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手迹,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徐编撰的《榕阴新检》一书中称“鼓山题刻,宋代为盛,君谟灵源洞题名笔画庄重,效鲁公,书法古雅绝伦以君谟为第一。”苏东坡不遗余力极力推崇蔡襄的书法,说“蔡君谟为近世第一”、“本朝第一”、“今世再有王羲之,乃可议君谟书。”君谟即蔡襄,“君谟”二字,为宋仁宗亲书赐予蔡襄。 蔡襄不仅摩崖题刻书法遗产“榕荫”福州城,且两次知福州,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年)至七年(1047年),宋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至嘉祐三年(1058年)夏,中间还短期担任福建转运使,前后相隔约十年,两次共五年多,做过许多有益福州民众的事情。 “琅琊拓国夹城开,遂使三湖半草莱;六十九渠忠惠力,辛勤曾复五塘来。”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永福(今永泰县)人黄任歌颂蔡襄在福州开塘疏渠兴修水利,解决福州平原易涝易旱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功德。 蔡襄首次知福州,宋庆历五年(1045年)就遇上严重的旱灾,粮食歉收,群众生活困难,他立刻奏请朝廷减免福州人民税赋,同时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发现东湖堵塞造成水利不畅通,五塘(古代东北郊的水库)干涸。古“五塘”位于原东湖处,福州城的东北部,主要是承接东北诸山溪的水流。晋代严高任福州太守时,在扩建冶城筑新城时,曾同时开凿了西湖和东湖。由于长期失修,渐渐堵塞了。雨季,数十里溪水归宿,田园被淹成了泽国。旱季,五塘无水农田则干涸,颗粒无收。蔡襄组织修复“古五塘”, 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保证了旱涝保收,受益的8000多户群众自发在五塘旁边为蔡襄修建了一座生祠,以纪念蔡襄的功绩。 嘉祐元年(1056年),蔡襄再次知福州,为解决福州易涝易旱问题,将城区建设、百姓供水、河道清污同各县兴修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据《三山志》记载,当时闽县开挖护城河浦百七十六条,崇贤里二十条,易俗里二十七条……计长“二万一千九百七十六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百余顷”。侯官县,挖渠浦六十九条,“延袤一百二十五里”。连江县开沟负城河浦176处,计21976 丈,灌溉农田3600 公顷……福州城郊大片良田得以灌溉。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刺史钱昱修筑外城时,在东门外挖了一条“护城濠”晋安河。这条护城濠又短又窄,由于多年失修,泥沙淤积,水流不通。蔡襄经过实地考察后,发动群众拓宽晋安河河道,并在“乐游桥”(今晋安桥)南北延伸挖河,北至北岭下新店的北峰山脚,经琴亭而下,南经过水部门东边抵象园,直通向闽江,把闽江与福州北郊的溪流联系在一起,使晋安河变宽变长,形成了福州第一条贯穿城区和郊区的南北“大运河”。引西北诸流汇入城东,通过护城濠注入闽江,灌溉了城郊良田,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蔡襄疏浚了西湖并疏导城内的河道,开通自清水堰起至利涉桥、清泰桥,经开元寺至东康门桥的河道,使城内的各条干渠连成一体,与晋安河相通,构长了四通八达的水网。在福州的历史上,是蔡襄第一次将内河与闽江连接起来,这样涨潮时,潮水朔河而上流入城内,退潮时,河水顺江而下,不但解决了城市供水、防火、防涝、污水处理,基本解决福州平原易涝易旱的问题,还促进了水路交通运输和水产养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福州的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如今,近千年了,蔡襄当年发动群众兴修的水利工程仍在发挥作用。 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蔡密学知州曰,令诸邑傍皆植之。又自大义渡夹道至于漳、泉,人称颂之。”是说蔡襄在福州极力倡导植树的功绩。 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蔡襄发现过往福州商旅炎夏酷暑常受烈日烤晒之苦,而自己的家乡仙游县枫亭,有众多的榕树、成片的荔枝树蔽日遮阳,福州和仙游自然条件差不多,适合榕树生长,就下令福州所辖属闽县、侯官、怀安、长乐、福清、永福、闽清、古田、罗源、连江、宁德、霞浦等十二个县在空地和路旁广植树,美化环境,遮荫防晒。 张伯玉治平二年(1065年)任福州太守,福州“熙宁(1068年)间已经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三年时间,榕树很难“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如果真是如此,福州城内外榕荫漫山遍野,植榕树第一人是蔡襄,不是太守张伯玉。福州植榕蔡襄比张伯玉早20 年,张伯玉从蔡襄的原根基上,进一步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程师孟又继任张伯玉大力植榕,一任接一任,才使福州有了榕城美称。即使不是,但千年前,蔡襄已经采取植树保水土防止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确实是高人一等。 蔡襄在福州打击巫蛊之害,整饬社会风气,制定颁布《福州五戒》反对崇信鬼神,反对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反对土地兼并和富人剥削贫民,提倡节俭和家庭和睦、人与人之间应和谐相处,大变福州鄙陋风俗,社会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福州明代名人曹学佺《谒蔡忠惠祠》诗称赞“功成前太守,行者每咨嗟。石峻犹成堡,潮平袛似槎。 奔星阅车马,成市集鱼虾,独为首碑人,祠旁日易斜。”其祠在福州仓山区下藤路223号,坐东朝西,长50米,宽12米,面积6000平方米,青砖建筑大门正面竖匾额鎏金楷书“蔡忠惠公祠”,门前立有省政府黑色金字的文保碑。 进祠门一缕春风拂面,回廊墙上嵌着蔡襄书法碑刻,充满温雅气息。在第二进“忠国惠民”厅,两侧8幅画轴描述蔡襄生平政绩,一幕幕蔡公勤政为民的画面涌现眼前。 (岫云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