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首詠:流行病言之過早 政府應重視後遺症威脅
Published at Sep 07, 2021 06:42 pm
(本报诗巫7日讯)砂团党诗巫工作坊委员黄首咏医生指出,砂拉越和纳闽的新冠病毒,已迈入地方性流行病的言论乃言之过早。
“流行病例如感冒,痊愈后不会留下后遗症,但现阶段许多新冠确诊者康复后却仍深受后遗症的困扰,所以还不适合以流行病的方式来对待。”
他指出,近期政府发言人不断释出接种疫苗后,大部份确诊者都是无症状或轻症等的讯息,除了显示政府轻视新冠后遗症,且有意制造疫情已逐渐消退的假象。
黄首咏提及,民众都以为只有重症的患者才会有新冠后遗症,但是从国外对新冠后遗症的研究,发现轻症和无症状患者都会有长期后遗症。
他称,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大量新冠后遗症的人群中,也包括了轻症和无症状患者,以及儿童,他们在确诊时期没有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不需要住院治疗,不过他们却面对痊愈后的新症状,如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疲劳、高血压等。
“无症状的人也有后遗症,并且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持续性的慢性病,这一点很可怕,是大家不可不慎的。”
他呼吁政府在评估放宽措施时,除了考量疫苗接种率、加护病床使用率、死亡率,也应将新冠后遗症的潜在威胁考虑在其中。
“政府已准备放宽标准作业程序,例如允许跨州跨省等。尽管政府不断强调疫苗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但目前医学界还不清楚疫苗能降低多少新冠后遗症的潜在风险。政府应展开对新冠后遗症的研究,不应忽视其带来的长期潜在威胁。”
黄首咏指出,新冠肺炎虽然是属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但它对人类全身的器官几乎都有影响,而且患者即使康复,仍有可能罹患长期和慢性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经济的影响可能长达数年或更久。
他表明,许多国家担心新冠的长期后遗症将成为医疗系统的另一种威胁,相信将来慢性疾病患者的人数将翻倍,且患者长期面对着繁重的医药负担。
“从研究数据来看,后遗症患者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遍长达6至7个月,并且大部份的患者在此期间无法长时间工作或是难以线下工作,甚至部份严重患者基本无法工作,这对患者的生计问题提出了挑战。”
他说,对医疗体系而言,新冠后遗症病因和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急迫和艰难的,如果在诊断上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指标,将导致误诊。
对此,他呼吁政府有必要建立后遗症的大数据库,加强对新冠后遗症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后遗症的指标表现和病症发展规律,推动新冠肺炎后遗症的医学发展,并展开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合作。
他希望政府可以指定新冠病毒康复治疗的医院和诊所,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和评估。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黃首詠:流行病言之過早 政府應重視後遺症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