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昭忠祠:忆碧血千秋传船政精神

Published at Jan 03, 2022 03:07 pm
今年是甲申中法马江海战138周年。138年前,船政轮船水师遭法国军舰突袭,海军将士不畏强敌抗争到底。位于马江之畔的马江昭忠祠专为海战中牺牲的将士而设,是中国唯一一座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 纪念专祠 合祀两次海战英烈 马江昭忠祠位于马尾区马限山东麓,它与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合称马江海战纪念馆,三处文物点被列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江昭忠祠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负山面江。祠内甲申、甲午海战英烈名录,静静讲述着中国近代海军英烈同仇敌忾、为国捐躯的故事。 马江海战纪念馆馆长王晓芹介绍,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挑起震惊中外的甲申中法马江海战。船政轮船水师在极不利的情况下仓促还击,因敌我兵力悬殊,几乎全军覆没。据不完全统计,船政轮船水师阵亡将士达800余人。 战后,闽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英烈遗体,并分九冢安葬于马限山沿江东南麓。1885年,船政大臣张佩纶奏请清廷修建马江昭忠祠。同年,清廷降旨在九冢东侧建祠,由新任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建,次年竣工。 1920年,海军当局及船政学堂校友募捐重修马江昭忠祠,添建楼阁、花厅、回廊等。同年,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主持,将九冢及福州船政局船坞旁的一批烈士遗骸合葬,立“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墓碑,这就是现在的马江海战烈士墓。 1922年,鉴于甲午海战牺牲的海军烈士没有专门的纪念场所,在海军界人士和烈士家属等呼吁下,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甲午海战殉国海军将士在马江昭忠祠合祀,史称申午合祀,从此马江昭忠祠成了中国近代海军英烈纪念专祠。 舰虽亡旗还在 船政学子英勇抗敌 马江海战炮台(又称中坡炮台)位于马限山东北侧山顶。原为中法战争之前张佩纶主持构建的火炮阵地和临时炮台。马江海战爆发后,船政护厂官兵曾依托这一工事,防范法军登陆。炮台曾起到阻止法国侵华舰队侵占的作用。1887年,裴荫森主持扩修为永久炮台,安装新式克虏伯要塞炮,与马限山的前坡、后坡等炮台构成了船政护厂炮台群。 “三处炮台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斗的重要遗迹,马江昭忠祠合祀的是中国近代海军两次抵御外辱之役阵亡的将士之灵。甲申、甲午两役都有大量船政学堂毕业生参战,这些船政学子英勇顽强,奋战到底,体现了一脉相承的船政精神传统。”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在马江海战中,船政“振威”号炮舰遭3艘优势法国军舰围攻,作战不屈。在即将沉没的时刻,“振威”舰一名水兵爬上主桅顶换挂上一面全新的龙旗,表示“舰虽亡,旗还在”,号召江面上的其他船政轮船水师军舰坚持作战。“振威”舰在舰体沉没的一刻,还向法国军舰射出了最后一炮。 传承船政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1963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重修马江昭忠祠。1983年,国家拨款近60万元大规模重修,并将马江昭忠祠、烈士墓和马江海战炮台合辟为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修复后的马江海战炮台安放两门仿制的克虏伯要塞炮,供游客参观。 除了缅怀英烈的区域,纪念馆内还有四大展区,介绍马江海战及其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影响。 “纪念馆的价值不仅在于讲述历史,更希望让参观者以史为鉴,弘扬近代海军将士奋战牺牲的精神,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王晓芹说。 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江海战纪念馆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致力于搭建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互动平台。依托文物史料、展览等,纪念馆精心设计了好玩有趣的研学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船政文化“活”起来。同时,馆内还培训了一批“小小讲解员”,从娃娃抓起,传承船政精神。 (马丽清/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