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因素影響商業表現 蔡文鐸:疫情改變消費習慣

Published at Jan 08, 2021 04:41 pm
(本报古晋8日讯)砂中华总商会秘书长蔡文铎指出,去年下半年共有5大因素,深深影响商业表现,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 ”(59.5%商家)。 “有关5大原因分别包括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习惯(59.5%商家)、疫情导致高运营成本和现金流动问题(53%商家)、商业和 消费者情绪减弱(48.8%商家)、本地需求下降(36.3%商家),以及坏账增加和延迟付款(35.8%商家)。” 他也表示,其他因素还包括了政治局势、标准作业程序(SOP)传达不清晰和诠释不一致、缺乏资金、供应链中断、州属/地方当局/政府机构和部门的标准作业程序不同、熟练工人的供给、原料短缺、令吉汇率波动、国外需求下降等。 “在业绩恢复的情况方面,59%的商家表示深受影响,分别低于疫情前介于10%至50%以上不等。然而,亦有29.7%的商家表示业绩已恢复高于疫情前的10至30%之间,仅11.3%的商家无受到影响,业绩依旧与疫情之前相同。” 他说,整体而言,由于商业和消费者的情绪依然疲弱,43.7%的商家悲观看待2021年的经济复苏,另外35.3%则不确定,仅21%对2021 年经济复苏抱持信心。 “经济和商业的稳定及复原很大程度胥视疫情的影响、经济措施的实施效率以及马来西亚主要贸易经济体的复原进度。于此,快速恢复商业和消费者信心对帮助经济及商业复苏至关重要。 蔡文铎于今日出席砂中总2020下半年及2021年预测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汇报会上指出,在有条件行动管制和加强行动管制所造成的影响下,尽管非常艰难,但受访的中小企业中有较高比例(50.7%)将可以承受超过 1 至 2 个月的营运影响,然而也有30.7%的中小企业将会难以坚持,另外的18.6%则不确定。 他表示,许多企业在弥补收入损失之余,也面临挑战应对3Cs(现金流、成本和信贷)问题,71.6%的回复者对此情况表示担忧,惟23.3%表明尚可应付,而5.1%则足以应付当前的固定营运开销。 他披露,随着疫情的影响,企业采用了应急计划来应对当下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分别为(1)减少招聘新员工(57.7%)、(2)提高商品/服务价格(37.2%)、(3)开发公司的数字平台(29.8%)。其他举措也包括居家办公、实施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计划、重新部署后将员工转移至另一个部门/子公司、减少工作时间以减少开销、转投不受影响的行业等等。 “正如会长拿督陈日枝所言,透过问卷可清楚发现,商家们对国家经济整体状况和前景,尤其是经济感到悲观及谨慎 。 ” 蔡文铎指出,“由于国内和全球经济受到冠病疫情爆发的影响,商家普遍对我国的经济感到悲观。对2020下半年经济前景感到悲观的商家为53%,惟将在2021上半年下降至41.4%,并将在2021下半年进一步下滑至27.9%。 他表示,对于2021全年经济前景,有10.7%的商家表示乐观,持有中立及谨慎的商家则有58.1%,另外31.2%则保持悲观态度。 “然而,2022年将有一线希望,35.3%的回复者对2022年的经济状况和前景预测表现乐观,57.7%保持中立看法,因为很大程度仍得看 全球冠病疫情及疫苗分配的发展。持有悲观态度的回复者将从2021年的31.2%下降至2022年的7%。” 他说,透过调查发现,商家对2021年公司业务整体状况和前景同样是谨慎心态。

Author

Koh Jia Li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