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口中的“切强”是什么?
Published at Jun 18, 2023 04:32 pm
[audio mp3="https://weareunited.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6/福州人口中的切强是什么?.mp3"][/audio]
离家在外,我们似乎总能凭借一些特殊的“暗号”,在陌生的城市和人群里快速锁定老乡。在福州人眼里,聊到令人惊诧的事件时下意识发出一声“切强”的感叹,再佐以并拢食指和中指前后挥动的“经典手势”,这暗号就算对上了。
“切强”作为谐音,其正字应当写作“凄惨”。那么“凄惨”真的很“凄惨”吗?实际上,它的含义中并不带有悲悯,更多的是作为万能的感叹词出现在口语中的。在福州人的对话中,这短短两个字,几乎囊括了无数复杂情绪。想要吐槽人,只需睨上一眼,吐出一句:“凄惨,这人有毒吧!”听者即可意会;遇到了倒霉事,和朋友诉苦,来上一个“凄惨,我今旦野倒霉!”,话题就可以顺势打开;小孩子贪玩,偷穿大人的衣服来自我欣赏,妈妈看到以后,也会宠爱又嗔怪地说:“凄惨,笑死侬啦!”
除了“凄惨”,福州人的口语词库里,还有不少的感叹词可以用来反映当下的心情,如“哇哈”“唉哈”“天地”“怨命”和“做愆”。它们一一对应什么样的情境呢?
“哇哈!几年无看汝,伲囝哥这满大了(几年没见你,孩子这么大了)。”
“唉哈,今旦世乇风乞汝吹过来(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在福州话里,“哇哈”和“唉哈”,就是非常典型的惊叹词。它们本身并不具有褒贬的属性,既可以出现在称赞中,也能用来表达火冒三丈时的内心活动,与普通话里的“哇”非常接近。
而当一个福州人听见一段来自他人的悲惨经历时,又往往会无奈地叹出一句“天地!”“怨命!”或者“做愆啊!”在这里,“天地”就像普通话中的“天哪”,“做愆”接近于普通话中的“造孽”,而“怨命”则更具福州话的独特性,可以被解释成抱怨命运,多用于遇事不顺或做错事时表达情绪,不指向具体的事件。
这些常见的感叹大多出现了“天”和“命”等关键词的身影,多少带着点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们通常出现在对不好的事件的回应中,透露出说话人的难以置信和对命运的叹息。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其他方言里,这样的感叹词也并不少见。例如温州话的“皇天啊”、贵州话的“天菩萨”、泰州话的“没得命”,同样表达“天啊”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间许多现象并非人力所能解释,要想得到答案,人们只能转而求助于“天”和“命运”这些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们的不可替代性在于,所谓的“天”和“命运”,究其本质,其实都是“天理”的外化,象征着自然的运行规律。因为神秘、难以预测和不可掌控,它们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从一年一度盛大的祭祀仪式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感叹用语,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可见一斑。
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们也将自己朴素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留存于方言之中。这些古老的语言,其实也是我们回望历史时珍贵的非物质“考古资料”。无论是“凄惨”的吐槽、“哇哈”的惊叹,又或是“天地”的感慨,各种方言都是乡土文化背景所造就的独特标志。看到这里的你,如果想用寥寥数语来伪装地道福州人的身份,或是在异国他乡迅速锁定来自榕城的友人,不妨试试这套“暗号”,也许能够收获惊喜。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你是95后、00后,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你来投稿。
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讲不好也不要紧,我们都是两个声,敢讲最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福州人口中的“切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