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栋建筑展现清末至今“船政印迹”
Published at Feb 01, 2021 10:45 am
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核心区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2月初展新颜。
该核心区重点打造铁胁厂、综合仓库、机修车间、机装课仓库、甲居课保障组等5栋建筑,它们将于春节前修复完成。这些建筑呈现出清朝末年至21世纪不同时期的“船政印迹”。修复后的船政建筑啥模样?记者提前来探访。
百年铁胁厂住进玻璃房
记者来到项目现场,看到一栋别致的玻璃房,透过外围玻璃,内部有百年历史的钢铁构架清晰可见。这栋建筑便是修复后的铁胁厂。
“外围的玻璃幕墙像橱窗,既能保护钢铁构架,又不影响文物辨识。”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铁胁厂始建于1866年,原是木结构的打铁车间。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应建造各国盛行的铁木合构轮船,即“铁胁船”。后来铁胁厂专任制造钢铁、船胁、船壳、龙骨、横梁、泡钉以及船上钢铁物件。
铁胁厂不仅见证了中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还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中国第一架自制的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就是在此诞生。1898年,铁胁厂改建为钢铁构架厂房,后经抗日战争,仅留存一个钢铁构架。
而后马尾造船厂将此作为铸造车间。
钢铁构架铁锈斑斑,钢铁结构之间多以铆钉相连。“清末还没有焊接工艺,都用铆钉连接,多数钢铁结构都是当时留下来的。修复时这些铁锈也被原汁原味地保留。”陈悦说,铁胁厂的历史印迹还被呈现在外围的玻璃幕墙上。建筑外观以时间轴为设计理念,屋顶和外立面以渐变的形式,展示建筑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印迹
铁胁厂记录了清末至今的“船政印迹”,其余的4栋建筑则见证了新中国马尾造船厂造船业的发展。机修车间和机装课仓库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综合仓库和甲居课保障组建于21 世纪,甲居课保障组是简易的钢铁构架厂房;综合仓库共4层,此次修复对其外立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修缮,并在顶层打造观景平台,可俯瞰马江风光。
记者了解到,由于主要用于生产,这些建筑修复前形态保留并不完好。如何修旧如旧成了一大难题。
“这个片区地处沿江地带,潮湿的气候导致不少钢铁构件锈蚀。如果按传统方法,在外层涂抹灰色的防腐防锈涂料,会破坏历史风貌。”项目设计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黄平说,经过多方调研,他们最后采用了一款透明防腐防锈涂料,最大程度保留历史印迹。
记者看到,不同于其他几栋建筑,机修车间和机装课仓库是青砖厂房。修复前,它们的厂房相对破旧,机修车间还存在倾斜的情况。
“厂房内墙青砖之间原先用黄土砂浆填缝,墙体承载力较弱。为了不破坏原来的砖石肌理,修复时,施工方将填缝慢慢抠下来,替换成水泥砂浆。”黄平说,施工方还在钢筋混凝土梁柱上包钢,加固机修车间的主体结构,保证其与整体工业风貌相协调。
活化利用讲好船政故事
这5 栋建筑将于春节前与市民见面。到时,福州市民除了能探访船政老建筑,还能跟随“船政印迹”,探寻船政故事。
据悉,这些建筑将进行活化利用,让船政文化“活”起来。甲居课保障组将展示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模型,目前模型已经入场。铁胁厂将打造成展陈馆,再现“甲型一号”制造全过程。同时,项目还打造了船的诞生广场、1866广场、飞机入水广场等。
今后,机装课仓库将打造船政书局,在研讨、展示船政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展示、销售船政相关书籍,全力打造船政文化研究制高点;综合仓库将引进多种商业业态。
记者了解到,该片区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绘事院也将在春节前全新亮相。绘事院始建于1867 年,设在合拢厂楼上,是船政的生产设计和制图部门,负责舰船以及各种机器的深化设计、制图等工作,同时还是船政的工程制图教学机构,培训专业制图人员。
项目在绘事院内进行了展陈布置,展示船政所造舰船图纸,还原设计船体、绘制图纸的场景等,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舰船设计氛围。
船政文化城包含十大片区
记者了解到,马尾区将“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分为船政博物馆、船政衙门片区、船厂车间片区、活态保护区等十大片区,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建设新格局。近年来,马尾区先后投入20多亿元,先后完成船政古街、船政格致园、船政官街等的保护建设。
福州中国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林说,船政文化城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核心区完工后,从船政格致园到马尾造船厂老建筑,再到马尾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船政古街、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昭忠祠、罗星塔公园等,船政旅游将进一步“串点连线成片”。
(马丽清林双伟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5栋建筑展现清末至今“船政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