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诗巫24日讯)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历史组於上周六前往南溪达乡镇进行一次田野考察。
田调队伍当天获得南溪达华人甲必丹刘凯罗女士及当地南华小学董事部财政刘家英的热情接待,除与文协成员进行交流, 讲述南溪达现有的状况,分享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也带领访客到学校、庙宇参访。
据文协调查队伍一名成员表示,本次半日的访查,虽未搜集到重要民间文献,如早年与当地土着交易的帐本、契据与老照片,但经由与当地社区领导人的交流及实地访查,以及对小镇地景的拍摄,已初步记录了一些有关这座小镇的发展轨迹。
文协历史组希望能透过其他途径,以进一步搜集有关南溪达的史料。
南溪达是位加拿逸与牛麻之间一座小乡镇,战前即已创建,与牛麻规模相近,惟与牛麻不同的是,目前仍无正式公路贯通该镇,故位置显得较为孤立。
文协此行的目的是希望透过实地访查,了解该镇的历史及现状,并搜集华人开发当地的民间史料。
据悉,南溪达镇共有12间店铺,目前仅有3家仍在经营。华人人口约有150人,共24户人家,以福州人及广东人为主,除在镇上经营生意,其馀多从事农务。
早期因森林土产及树胶、胡椒交易的旺盛,该镇最高峰期曾有近60户人口。於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期,附近有伐木公司活动,也为镇上引来了一段繁盛期。
近期附近公路的大事建设,虽然目前仍未接通该镇,但对於当地居民而言,一旦道路开通,会对南溪达形成何种影响,则仍是个未知数。
[caption id="attachment_11889689"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文协成员与南溪达地方人士进行交流。[/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889690" align="alignnone" width="300"]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历史组於上周六前往南溪达乡镇进行一次田野考察。[/ca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