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观光客赴中大减 景区预约制行动支付是壁垒

Published at Dec 08, 2023 08:46 am

针对外国人赴中国旅游人数较往年大减,官媒直指,如今进入中国各景区多须先预约、英语服务人员因疫情大幅流失、行动支付反造成外国人不便等因素,都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拦路虎和壁垒。

经济日报(中国)周三发表“入境游问题调查”系列报导指出,今年以来与国内游、出境旅游的快速复苏相较,入境旅游复苏速度远不及国内旅游。据中国文旅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仅接待47万7800人次,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856万1600人次。人们不禁要问,“入境游难题怎么破解”?

报导指出,中国各大景区如今多采取预约制,要先预约才能购得门票入场。但外国游客反映,各景区都有各自的预约程序和界面,不但麻烦,有的还找不到持外国护照者的预约选项。

桂林唐朝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晓光表示,游客到北京,因为预约不到故宫门票,只能安排改去国子监。到了陕西,又预约不到兵马俑门票,只能改去碑林代替。门票成了横在外国游客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上海一家旅行社导游李莉则说,她在十一长假期间带外国游客到哈尔滨一处景点,事先虽预约了门票,但到了景区门口,工作人员仍然要每名团员扫码填姓名、护照号码,且逐一核对后才放行。

英语服务人员因疫情大幅流失则是另一大问题。桂林一家旅行社英语导游贺菲表示,桂林的四星、五星级饭店原本都有英语服务人员,但新冠疫情3年中很多人转行了,客人有问题都只能找导游翻译。同时,饭店过去提供的西式菜肴、外币兑换等服务,也基本消失了。

还有外国游客反映,虽然想体验中国民宿,且在海外的旅游预订平台上看到不错的民宿,但打电话询问后,对方却告知“不具备接待外国人的资质”,无法受理外国游客住宿。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梦阳表示,这几年中国旅游市场经历剧烈变化,国内游需求大增,很多饭店更愿意接待预订灵活度更高的本国游客,对外国游客的服务因为种种原因而萎缩。

行动支付等网络程序,反而成为外国游客在中国的“壁垒”,也是一大原因。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表示,现在应该重视的问题是,中国的旅游环境有没有足够吸引力?也就是旅游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孙梦阳表示,他看到了两个“壁垒”:一是中国网络发展迅速,行动支付、网络订票、共享单车等带来很多便利,但这种便利与外国游客之间存在“壁垒”,需要解决;二是打通国际和国内交通的所有环节,让外国游客同样享受便利,也是重要一环。

他并针对景区预约制指出,这种预约制困扰著中国旅游业者。因为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通常在一年前就确定路线,但现在中国景区预约周期通常只有3天到1周,往往造成规划的景点预约不到门票,只好放弃。而国外旅行社担心因此违约,对推出中国旅游产品就会慎重考虑。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