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莲献瑞 ——连江定海黄氏宗祠

Published at Sep 29, 2023 09:00 am
在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黄姓是这里两千余户居民中的第一大姓,人口约1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定海姓氏繁杂,有姓氏百余个,是个“百姓村”。 黄姓作为定海第一大姓,乡人有“一黄二赵三高四蔡”之说。定海黄氏宗祠坐落于双髻峰山麓,依山面海,为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 桑树长垂开千代 黄姓入闽的历史,与汉民族开拓福建的历史同步。据文献和民间族谱记载及传说,东汉时期的固始人黄道隆,是目前可知最早的黄氏入闽者。北宋咸平榜眼黄宗旦续修的《锦田黄氏大宗族谱》中记载:“道隆公,河南光州固始人,黄舜夫之幼子,任官东郡会稽市令。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因见世乱不已,弃官避地入闽。初居仙游大、小尖山之间(即今之平朋山,俗称双阳山),后改迁桐城(今泉州市)西郊。”定海黄姓分为“光州黄氏”和“四安黄氏”。 作为定海第一大姓的“四安黄氏”,乃因江夏紫云派黄氏开宗始祖黄守恭,生四子分居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四地而得名。相传黄守恭乐善好施,济贫扶危,名闻遐迩。他生有经、纪、纲、纶四子。唐垂拱三年(687年),桑莲献瑞,黄守恭舍宅建开元寺,匡护禅师为感公德,遂为其四个儿子择地而居,各展宏图。 一日,黄守恭唤齐诸子,禅师为其祈祷祝福,并拿出铙钹打成五片,黄守恭执一片,四子各赠一片,骏马各一匹,叮嘱“此乃吾传家之宝,勿忘紫云之祖泽”,并再三强调马停时即为开基之地。后来,长子黄经居住南安芦溪,次子黄纪居住惠安锦田,三子黄纲居住安溪葛盘,四子黄纶居住同安金柄。当时,黄守恭的次配司马氏有孕在身,负气回绥安(今漳州)娘家居住,后生一子名纬,开基立业,故又有“五安”之称。 黄守恭遣子分派“五安”时,作《示儿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 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祐,俾我儿孙总炽昌。”教诲子孙后代须常常念诵,互识紫云黄氏乃一脉之源。 白莲远荫衍四安 定海的“紫云黄”,大约于明中叶自闽南泉州迁来,定海黄氏复回祖为黄氏八世祖黄有齐。黄有齐,字荣西,号建德,生于明崇祯六年(1634 年)。清初因“迁界”,二十多岁的黄有齐随黄氏举族内迁,迨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率先回迁定海。之后,大批黄氏族人陆续回迁,繁衍生息,竟成定海一大望族。迄今,“四安黄氏”在定海已传22世,全村黄姓三百余户,占总户数的七分之一。 除了“四安黄”之外,定海黄姓还有一支“光州黄”,始迁祖系宋末黄宗兴从长乐古槐镇青山村迁入。 定海村中的两座祠堂都是黄氏族人的宗祠。一座位于定海衙门前街,土改时被征为公产,由县民政局管辖,曾作为定海小学的教学楼,现已废弃。另一座位于定海泗洲路100号,始建于清康熙后期,建祠始祖为黄有齐。因祠堂高于周邻,建造中发生争执,祠堂未曾修竣而半途而止。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黄化龙、黄光涛等诸公相继为官,后返乡提议续建祠堂,由黄有齐后裔修缮完工。 1934年日军入侵定海时,祠堂遭日军炸弹重创。 不久,族贤黄和琮、黄和挺、黄和椒等再次组织众人重修。新中国成立后,该祠堂被充公使用,曾被部队借用作食堂和仓库。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祠堂才归还给黄氏族人。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袭,祠堂渗漏破损严重,岌岌可危。 1993年,黄氏族人出资出力,对祠堂进行大规模修缮,历经半年的扩修、装饰,终成今状。它翘角飞檐、金碧辉煌,是目前村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修葺后的黄氏宗祠基本保持原来木结构、单檐歇山屋顶的样貌,周墙由花岗石砌造。宗祠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分墙门、一进、二进、正堂,共三进,雨天不用打伞即可沿着廊檐直至正堂。 敦宗睦族扬遗风 走近祠堂,正门额上书“黄氏宗祠”,门额下原嵌刻楹联“桑树长垂开千代;白莲远荫衍四安”,经重修后新楹联为“江夏衣冠绵世泽;紫云文武振家声”。 推开大门,一进为走廊,中进为天井,三进正堂为供奉先祖牌位神殿。堂正前方悬挂一块新制的“溯源归根”大牌匾。堂中有块题刻有“海涌潮来”的古老木匾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此匾是用整块樟木制成,左款题:双峰黄元奕;右款则题:乾隆戊寅。字为阳刻体,手书清秀遒劲。这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祠堂重修落成时,黄氏九世祖黄元奕献的大匾。堂后还悬挂有一块“四安黄氏”堂号“紫云堂”的木匾。 环顾四周,正堂墙上族中文人新撰诸如“唐朝赐爵三世公侯生麟育凤;宋代登科五百仕宦卧虎藏龙”“分派泉州溯南会同溪四郡续簪缨未艾;卜居连邑列经纪纲纶双峰偕庙宇长辉”等楹联,皆是讲述黄氏族人播迁典故,遥相呼应的还有记录族人考取功名、担任军职的如“进士”“千总”“文魁”等匾额,生辉夺目。 如今,“四安黄氏”每年都要在宗祠内举行春秋两次的祭祖仪式,清明节及重阳节前后,族人还会相聚在宗祠,进行一年两次的家族大聚会。族人忆族史、话亲情,讲述祠堂的如烟往事,行族礼、尽孝道、讲族规、扬遗风,盛况空前。 星移斗转,岁月变迁,苔藓早已爬上宗祠古老的山墙。新镌刻在正堂墙上的“祖训”“黄氏源流江夏颂”“春秋二祀祭文”牌匾、题刻,诠释了“江夏宗亲广,子孙遍四方,宗训重勤奋,族众皆富强”的新景象。 (苏静/文林振寿/图)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