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華參與華文教育研習班 奕中2教師滿載而歸
Published at Jul 20, 2023 02:43 pm
(本报马来奕20日讯)马来奕中华中学上月特派二位教师,即中文组陈永兴主任与周锦儿教师,远赴中国成都四川大学,参与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四川省侨务办公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之“2023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四川)研习班”。经过14天密集式的研习后,终于在日前满载而归。
在14天研习期间,除有静态课程,如华文词汇教学技巧、语文教学与身份认同、现代华文教育技术、华文阅读技能教学、考古发现与巴蜀文明讲座、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和当代中国国情讲座外,亦有动态课程,如参访杜甫草堂、赴道教发源地青城山体验太极文化、考察大熊猫基地文化及赴乐山了解大佛文化等;课程可谓非常的丰富暨多元。
在研习课程后,陈永兴主任与周锦儿教师还利用了课后时间,分别拜会了姐妹校四川大竹中学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国际汉语中心 。拜会期间,他们主要就师资、课程、教材、教学、教师研习基地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期望未来双边能有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合作。此次拜会四川大竹中学,亦是两校在缔结姐妹校后,第一次以实体线下的方式相见面,尤其是自疫情期间给予线上教学支援的大竹教师们,终于可在这次的拜会,与长期合作的“网友”见面了。
陈永兴主任与周锦儿教师除拜会四川大竹中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四川文理学院国际汉语中心外,他们亦分别拜会了达州海外联谊会与大竹海外联谊会,希望透过此次的拜会,亦能建立起合作关系和友谊桥梁。
陈永兴主任与周锦儿教师非常感谢两地的办事处,特别是达州市海联会王虹川科长与大竹县海联会秘书长肖闲江的悉心安排,让拜会和交流能和乐圆满。
奕中校长张贵校博士表示,数位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学习的内容、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行政运作与效律等。所以如何让教师在此冲击下,快速地调适就变得非常重要。她认为,惟有让教师适时的跨出校园,走出国家,进行观摩与研习,方是帮助教师能迅速克服挑战和找到方法的良策之一。且在数位时代下,教师精进也不能再故步自封,亦需要走出去,和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不一样的交流和学习。
她继表示,除了上述之因,让教师出国研习亦有另一深层目的考量,即希望本校教师能透过到他国进行研习与培训时,可以借机帮助学校、帮助自己建立丰富的教学人脉和教学资源。毕竟在数位时代下,教学已不能再孤军奋战,教师不再能仅靠个人就可以教完和教会所有知识;必须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补助及互相刺激,如此才能给予学生最全面、最完整与最多元的知识。
最后,她也再次感谢四川侨办的邀请,让奕中二位教师有机会到中国接受宝贵的培训。
陈永兴主任培训归来受访时表示,此次能参与14天的四川“华文教育.华文教师培训班”,除了感谢国侨办、四川侨办用心筹划外,也非常感谢川大华文教育基地对于此次培训班的劳心劳力。在14天里除有精彩的课程安排以外,主协办和筹办方亦对老师们的行程活动、食宿生活等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继表示,14天的课程中,最让自己印象深刻、收获最多的是--重新认识“杜甫”。四川是中国唐代诗圣“杜甫”流寓时期,也是其创作最多的来源地。讲师在此课堂中生动地谈论杜甫的一生和作品,让自己对“杜甫”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也不是只有从诗词中、从文献中认识杜甫,而是透过真实的人文环境,结合文献体验“他”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陈永兴主任也表示,在这次的研习班中,除了专业知识的增长以外,自己也收获到新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国的教学好伙伴。我们都从经验分享与交谈中相知相长。唯一觉得遗憾的是错过了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参访。但,也正因为有遗憾,才有未来的期望与目标。展望未来,希望以后仍有机会,能再重游四川,好好仔细探成都与感受四川的文化魅力。
周锦儿教师受访时表示,众所周知,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拥有青城山、都江堰、熊猫基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外,亦有杜甫草堂、乐山大佛等多处著名景区。是以,非常感谢学校给予这个难得的机会,让自己可以来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进行14天的参访与培训,
他继表示,“旅行是最好的学习”。在14天培训期间,自己除了在课堂上透过老师的讲解,更深地认识了四川的历史文化外,亦有实际探索和体验当地文化特色的行程,这都大大开阔了眼界与认知,并且在众多有趣的四川文化中,川剧的变脸、古蜀文明的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与着迷。
周锦儿教师亦感谢四川大学特地邀请了川剧大师肖德美教授亲自到课堂,为培训的教师们分享川剧文化,并也展示了精彩的川剧表演。
在14天的培训重,自己除了学习到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音教学、阅读课教学、口语教学等各种华文教学技巧以外,也了解到后疫情时代所面对的危机与挑战,以及教师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下应该做出的改变,并且还从中看见了自己的不足,也知道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最后,周锦儿教师深有所感的表示,身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除了要结合专业知识与现代技术,还要时刻保持着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精神,如此才能将华文教育做好、做大。
Author
Han Yin Kong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赴華參與華文教育研習班 奕中2教師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