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宗興:形神合一 樂觀心態能增抵抗力

Published at Jul 12, 2021 07:26 pm
(本报诗巫12日讯)砂拉越中医师暨传统中医总会(砂医总)会长江宗兴强调,面对冠病疫情肆虐下,应保持乐观心态,除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外,也防其他疾病入侵。 他称,中医看待每个人的精神,是“形神合一”整体观,若是遭遇挫折或且打击下,容易引起候群症不良现象,神情混乱会患上精神疾病,也容易引病魔缠身,人们不得不防。 亦是亚洲中医技职学院院长江宗兴在线上健康讲座,引述《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疏五过论》,里头有提及“先贵后贱”者,会病从内生,这种病叫“脱营”,如是“先富后贫”,发病叫做“失精”,都可使到五脏空虚! 他认为,在冠病肆虐影响着经济,确实是让很多人受打击,影响层面相当地广泛,但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人们还是应尽量保持心态的平衡,作为是“健康之泉”! “尤其是疫情造成经济问题,也让人深感担忧,怕本身、亲人会遭受感染,也有面对亲人已感染,甚至不治的打击,致情志郁结难解,心结在解不开下,容易形成体虚衍生病症。” 他指出,《素问·疏五过论》提及,当一个人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好的医者应避免犯下没有询问病人五种过失。 江宗兴表示,医者在未诊病前,应问病人的生活情况,有无遭受先贵后贱,先富后贫,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是诊治上第一个过失。 他说,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精神是否忧苦,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医者不问明,是诊治上第二个过失。 他续说,善于诊脉的医者,必将病人的病,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其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这是诊治上的第三个过失。 他也表示,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 “医者如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任其发展下去,则必乱之而失常,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他指出,凡诊治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 “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医者如不知道而不能明辩,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江宗兴称,《疏五过论》在于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部,当中“问诊”珍贵,告诫医者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因为很多的病因是因个人思维所引发,才更有效为病人医治疾病。 他续称,从中的论述,医者应向病人发自内心关怀地多问,病人也须向医者坦诚自己内心世界,很多时候从中找到病因,才有望达到“治标又治本”! 他提及,中国医书之宗《黄帝内经》成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内容分成《素问》及《灵枢》两部份,上下共有18卷,被公认是伟大医学及医术哲学之作。 他说,《黄帝内经》为中国首部医学典籍,标志着最早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医医学和医德教育重要论着,里头提及医德观点“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