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市2日讯)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人类开启构建战后国际秩序、追求持久和平的新征程。9月3日,中国政府将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感谢汶莱皇家武装部队司令哈扎伊米率团赴华参加有关纪念活动。
这是肖建国大使关于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署名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烈的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深重灾难。面对这场浩劫,同盟国和全世界进步力量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最终将正义旗帜插遍世界,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军民以十四年浴血奋战、伤亡3500多万人的惨痛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通过顽强抵抗有力策应了盟军作战,并积极支持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战争后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作为创始会员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习近平主席指出,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8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开创了人类奇迹。
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携手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以及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柬泰边境冲突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规则和秩序遭到侵蚀破坏,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习近平主席立足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呼吁各方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坚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初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进步坚定前行。
中汶隔海相望,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回望二战烽火岁月,两国人民都曾饱受日本法西斯铁蹄蹂躏,这份共同的历史记忆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今年2月,苏丹成功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开启共建中汶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篇章,强调将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展望未来,中方愿中国愿与汶莱等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努力,珍视二战胜利成果,坚持正确史观,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是肖建国大使关于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署名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烈的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深重灾难。面对这场浩劫,同盟国和全世界进步力量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统一战线,最终将正义旗帜插遍世界,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军民以十四年浴血奋战、伤亡3500多万人的惨痛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通过顽强抵抗有力策应了盟军作战,并积极支持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战争后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作为创始会员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习近平主席指出,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8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开创了人类奇迹。
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携手高质量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以及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柬泰边境冲突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规则和秩序遭到侵蚀破坏,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习近平主席立足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答案。中国呼吁各方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坚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初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进步坚定前行。
中汶隔海相望,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回望二战烽火岁月,两国人民都曾饱受日本法西斯铁蹄蹂躏,这份共同的历史记忆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今年2月,苏丹成功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开启共建中汶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新篇章,强调将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展望未来,中方愿中国愿与汶莱等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努力,珍视二战胜利成果,坚持正确史观,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