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为鱼类打造“海底CBD”
Published at Jul 13, 2022 08:41 am
陆地上,人类有住宅和CBD(中央商务区),那么海底生物呢?近日,连江黄湾屿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创建项目正式启动,为鱼类打造“海底住宅”及“海底CBD”等。
近日,记者在连江定海湾的黄湾屿东侧海域看到,运输船上的吊机抓起一个个巨大的“立方体”——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网状空箱,缓缓投放到海底。
据现场负责人陈盛钊介绍,这里进行的是黄岐半岛海域人工鱼礁创建项目,计划在11月前投放1026个人工鱼礁,单个礁体空方(外部轮廓包围的体积)为28.19 立方米,礁体总空方达2.89万立方米。
什么是人工鱼礁?“人工鱼礁就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从汽车到轮船再到水泥、玻璃钢等材料,其目的是为鱼类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相当于人类给鱼类盖的住宅。”连江县海投有限公司海域部负责人胡时健说。
人工鱼礁有何作用?据了解,人工鱼礁项目可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三合一”。胡时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未投礁的海域相比,每空方人工鱼礁每年可增加10公斤产量,整个项目每年可增加289 吨产量、578.46 万元产值。
此外,人工鱼礁也有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渔民发展海上垂钓、海上观光等项目。
无独有偶,福清海域已投放4.07万空方人工鱼礁,合计1134个人工鱼礁。
人工鱼礁只是建设海洋牧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海洋牧场是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生态养殖等为技术手段,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打造“蓝色粮仓”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福清、连江两地被列入中国农业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建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连江黄湾屿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体规划面积1.5 万亩,涵盖休闲旅游、垂钓、苗种培育、科技、智慧、产业等项目。福清东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用海面积3.5 万亩,包括建设公益性人工鱼礁礁体、鱼类育苗基地、渔业生物科技基地、渔业培训中心、休闲渔业展览区、海洋鱼类教育基地、鱼类科研基地、海洋公园等。随着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建成,鱼类不仅拥有自己的“住宅”,也将拥有“CBD”。
(郑瑞洋文/图)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福州为鱼类打造“海底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