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古厝之美尽赏十番之魅

Published at Jun 15, 2021 10:56 am
阳光不燥、微风正好,4 日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又迎来熙熙攘攘的市民和游客。上杭路128 号建郡会馆传出的乐声,牵引着人们的脚步,让人忍不住走进古厝,一探究竟。 当日,记者随人流走入建郡会馆,看见“茶亭十番音乐艺术展”正在这里举行。这是建郡会馆完成保护修复后举办的首场展览,人们到此不仅可领略福州古厝之美,还可尽赏国宝级非遗“十番”音乐之魅,让人再次看到福州古厝保护修复并被活化利用的美丽模样。 修复篇 建郡会馆戏台重现 走进建郡会馆,有座戏台格外引人注目,其两侧各有一座谯楼,戏台上方可见精美的藻井。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著名文史专家卢美松告诉记者,建郡会馆是上下杭为数不多拥有戏台的古厝之一。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建郡会馆,是当年为来榕的建宁商人提供住宿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因年久失修且被改为居民楼等原因,建郡会馆的戏台、谯楼曾被尽数拆除,搭建、改建的居民楼内,电线纵横,杂乱无章。 据介绍,建郡会馆保护修复工程启动后,施工人员清理地面时,发现了被埋在地下的戏台柱顶石、两侧谯楼的廊沿石。修复中不仅拆除了搭建、改建的居民楼,还重建了戏台和谯楼。同时,根据地上拜石、屋顶藻井、廊沿石前斜面等遗迹,修复了大殿和殿前御路。 在建郡会馆红砖清水门墙的石框大门上,除了“建郡会馆”匾额,还可看到“天后宫”匾额。卢美松解释:“上下杭水路通闽江,以前是商品集散中心。福州会馆基本上供奉水上保护神妈祖。因此建郡会馆大殿应是祭祀妈祖的天后宫。” 活化篇 古厝十番乐动 走入建郡会馆,阵阵十番乐声由远及近,声声入耳,旋律慢时如高山流水,婉转悦耳,令人陶醉;快时则似电闪雷鸣,声势磅礴,让人振奋——正在此举办的茶亭十番音乐艺术展,先声夺人,予人沉浸式的体验感。 说到十番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茶亭十番,其是福州市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厝内的专题展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了茶亭十番音乐的历史、传承和发展。 在展厅内,还有清鼓、狼杖、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笛子、逗管、椰胡等乐器,前来观展的不少福州市民逐一细数,连声说:“共有10种乐器,原来‘十番’是由此得名的呀。”同时展出的,还有制作“十番”乐器的材料、工具,如十番音乐中最重要的节奏乐器狼杖多选用的是梧桐木、樟木,再铺以毛竹制作而成,面皮多为羊皮或蛇皮,底皮则多为牛皮。 展览还特设了试听展厅,游客只要戴上耳机,即可听到各番的音色。“狼杖音色闷实、穿透力强”“大(小)锣慷慨激越”“椰胡如泣如诉”……当日,外地游客林童舒兴致勃勃地与同伴一一试听,不时兴奋地交流,她们告诉记者:“十番音乐很有特色,辨识度高,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75岁的王仁伯是土生土长的“老台江”,他说:“老福州婚丧嫁娶离不开‘十番’,逢年过节还设擂竞赛,台上龙争虎斗,台下群情振奋。如今保护修复后的建郡会馆首展举办茶亭十番艺术展,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风采,对弘扬闽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吴晖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