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祠堂化身家风家训馆
Published at Mar 15, 2021 10:54 am
闽侯竹岐乡深山,一个古村处于山间盆地。走进村内,饱经沧桑的古建筑让人目不暇接:历史悠久的上下佛塔、百年观音阁,连接古驿道的溪边桥,散落村间的许氏祖厝、阮氏宗祠、林氏祖厝等明清古建筑各具特色,承载着悠悠乡愁。
这里是南洋村,有600多年历史,去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传统文化村落。借此良机,南洋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摸索出一条通过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初,村里对5座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奏响了振兴的序曲。
“目前,古村落保护规划已经完成,5座古厝的修缮进度完成了80%,再过一个月就能全部完工。”南洋村党支部书记林绍坚介绍。
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只是南洋村打造传统文化村落的第一步,如何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竹岐乡宣传委员林青介绍,南洋村将在空间格局、人文古迹、生活场景、民风民俗等方面做文章,让传统村落及其宝贵资源“活”起来,真正释放光彩。“乡里主要帮南洋村‘牵线搭桥’。一方面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高校的专家团队,特别是文创团队,为南洋村做好规划设计,提升村庄文化内涵。”
珠山32号古民居是正在修缮保护的古建筑之一。在县乡两级政府部门牵头下,福建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同村委会达成合作意向,珠山32号古民居在修复完成后将作为福建工程学院的研学基地,师生们会定期在此开展古建筑相关的研学活动,研究传统雕刻工艺。
此外,村里的阮氏祠堂也将被改建为竹岐乡的第一个村级家风家训馆,用祖辈的淳朴家风带动乡风文明的发展。“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阮姓是南洋村第一大姓,出过举人。通过活化利用为家风家训馆,在村里倡导移风易俗,遵循祖训带动乡村发展,让沉寂的老屋‘重焕新生’,我感到很开心。”村民许锦辉说。
据了解,南洋村还有两棵千年古榕树与两棵百年银杏树相互呼应。在修复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南洋村还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带动乡村振兴。
“未来,整个村子将分为东西北三个片区打造,即结合农家乐打造乡村游景区,利用岁昌生态园的生态优势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依托古村落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三管齐下,促进乡村振兴。”林绍坚告诉记者。
(蒋雅琛)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老祠堂化身家风家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