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理深圳「無聲咖啡館」 台青與聽障者共成長

Published at Nov 08, 2024 09:56 am
在深圳华强北有一家独特的咖啡馆,除了主理人杨元成是一个健全人之外,13名店员全部都是听障人士,最小的20岁,最大的30岁。顾客通过扫码完成下单,如果有额外的需求则可以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表达,再搭配手写板和店员沟通。●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石华 深圳报道 得益于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的帮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角被免费改造成了咖啡店。今年7月开业以来,听障人员在这里收获到工作的成就感。咖啡店只有十几平米,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不仅贴有饮品的名称,在下边还做了常见手语的普及。在这里,来自台湾的杨元成和团队伙伴们一起成长,希望用更好的运营模式,帮助更多听障人士融入社会。 为和员工交流学习手语 2014年,台湾青年杨元成跟着老师来到深圳从事品牌策划行业,帮助不少中小企业顺利转型。2017年他在深圳创办了一家生态科技公司,赚得人生第一桶金,不太善于应酬的杨元成决定将其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然而,在一家米粉店的经历,让他的人生规划发生了改变。 「5年前,我在一家米粉店吃饭时得知,店里的服务员都是听障人士,感觉很有意思,我就是做品牌策划的,想用自己的能力帮这个项目做下来。」杨元成说,为了跟店里的员工交流,他还特意去学了手语。在短暂与这家米粉店合作后,杨元成还经营过一家轻食店,其间一直聘用听障职员。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后,不少听障朋友找上门希望能与他一起打拚。 「他人很好,像爸爸一样」 2021年,杨元成成立了「优依加仑低卡果昔」实体店。「他人很好,就像爸爸一样。」和店长潘鹏一样,店里的员工对杨元成十分信赖。这样的信赖既是动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压力。高峰时期,杨元成同时经营5家门店,有18名听障朋友在他的店里找到了工作,但疫情期间遗憾地全部关闭了。2023年,杨元成在一家基金会的支持下参与了「益加小站 慈善商店」项目,这是一家贩售二手回收物资捐助公益的小铺,杨元成获邀负责水吧的经营,会将每份订单的5%捐给基金会。 此后不久,华强北街道福强社区联系上杨元成,提出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开咖啡店。因为没有租金和水电压力,这家「无声咖啡店」的定价有优势,一杯美式咖啡只收12元。作为对社区的回馈,咖啡店会为路过的快递员、外卖员、环衞工人提供免费的柠檬水。 台青:虽受质疑但未动摇 29岁的潘鹏是这家咖啡店的店长,早年曾在上海从事餐饮行业,现在已经跟杨元成一起打拚了近五年。他看着手机上的语音转换文字翻译,然后通过手写板回覆。潘鹏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听障朋友一起创业,回答完后思索片刻,再在手写板上写下「真的!」 由于听不见,听障职员的专注度更高。新的技能,往往三天他们就能烂熟于心。「平均两分钟一杯咖啡,即便是在CBD的就餐高峰期,我们也能满足顾客的需要。」2021年,潘鹏当上店长,从此他便成为了店里主动去和顾客接洽的人。 咖啡店的主要工作都是由店长和店员完成,杨元成负责管理方向。当生意不好的时候,杨元成会为员工们提示方向,例如推广方面是否有待改进,这些听障小伙伴经过集思广益后,有的在朋友圈分享,有的上街发传单,还有的在门口开展试喝的活动,看到这些的杨元成感到很欣慰。 从最开始的果昔实体店一路走来,杨元成坦言,自己在企业项目的运营收入,一直在补贴公益项目,在这期间他受到过质疑,但从未产生动摇。「在残疾人士中,听障人士是最有能力去劳动的一群人,如果只有1%,那就可以为社会增加劳动力。这不仅给听障人群提供了劳动的尊严,更可以让国家的资助留给更需要的人。」 鼓励听障员工与人交流 杨元成对团队的人员招聘也有所要求:不能有「等、靠、要」的心态,要从内心自发性地改变,并且家人愿意支持。「刚刚入职的员工都是由店长来带,让他渐渐融入工作中。等店员上手工作后,再由我参与培训他们的心态,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完成培训。」 除了每天的工作之外,杨元成也鼓励他们多主动与人交流,经常询问「这杯咖啡做得怎么样?」「果汁的甜度您还满意吗?」「还有哪些可以改善?」…… 杨元成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管理技术和运营经验教给听障朋友,以后让他们自己可以独立开一家店铺,当他们遇到任何问题,只要是在杨元成的承受范围内,他都会伸手支援。「一路走来,有不少小伙伴都能独立创业,有的在天津开酒吧,有的在西安开咖啡店,还有的在父母身边结婚生子。他们除了收获能力之外,还能锻炼抗打击的心态,这对他们融入社会很重要。」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