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华文协来临周六发表2新书 欢迎对民俗及文学有兴趣文友踊跃出席
Published at Feb 27, 2023 01:47 pm
(本报诗巫27日讯)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将于来临星期六(3月4日)上午10时正,在会所为其出版的2本新书,即《记忆里的老歌声—泗里街广府歌谣》及《在盾上也在心中—从吴岸早期诗歌看砂华文学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书写》举行一场发表会,届时《记忆里的老歌声》编作者汤嵋厢与《在盾上也在心中》作者阮光安将一同出席与参与者分享心得。
主办单位欢迎对民俗及文学有兴趣的文友,踊跃出席这项活动。
《记忆里的老歌声》一书共收集了60首砂拉越泗里街广府人传承自广东祖籍地的歌谣,主要以新会(三江)话吟唱。19 世纪末, 中国新会三江镇一带的农民相继来到泗里街开垦,继而落地生根,繁衍后代。
他们自称“广府人”,所说的方言,则是新会(三江)话。而本书所收歌谣,乃编著者访谈年长妇女,根据他们的记忆及吟唱录音,加以记录下来。
书里收录的歌谣,按题材可分为童谣、苦歌、仪式歌、情歌、洗口角。广府歌谣早期曾在泗里街风行过一段时间。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终究也要成为绝响,只留住在老一辈的记忆当中。
本书不仅纪录了泗里街人广府人的民俗文化,对研究早年华人南来历史及民俗活动, 亦有参考的价值。
编作者汤嵋厢,泗里街广府人,马来亚大学语文暨语言学教育(中文)学士,马来亚大学文学硕士,拉曼大学(UTAR)哲学博士(中文),曾以鞠药如笔名,出版了小说集《猫恋》及《泣犬》,现执教于师训学院。
另一本新书《在盾上也在心中》则是通过对砂华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重要议题的梳理,探索砂华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书写是如何在砂华著名诗人吴岸的早年作品中得到实践。
强调“本土特征”与“在地书写”的砂华文学源自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改革精神与文学脉络,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督促砂华作家借着现实主义书写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生活的热爱。
战后,砂拉越华人致力建构本身文化与民族的重任,由此也建构出砂拉越华人的民族主义。
吴岸早期的诗歌即充份实践了上述现实主义的书写传统,而他积极参与社会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和颠簸遭遇也孕育了他的民族主义精神。
本书尝试透过结合解读吴岸早期二本重要作品《盾上的诗篇》与《达邦树礼赞》,来探讨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砂拉越华人族群中的传承与嬗变的价值与意义。
有关探讨砂华文学的学术论着,数量有限,对有兴趣于了解砂华文学早期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及思想内容的读者,本书是值得参考的读物。
作者阮光安、沐胶人士,祖籍福建龙溪石码,马来亚大学语文暨语言学学士,清华大学心较比较文学硕士,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文学、历史组组员,现任教于诗巫敦化中学。
Author
sadmin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砂华文协来临周六发表2新书 欢迎对民俗及文学有兴趣文友踊跃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