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村:乡村小剧场闽剧大观园
Published at Dec 28, 2020 08:55 am
晋安区寿山乡石牌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福州五大禅林之一的林阳寺位于村中。石牌村已获评福建省级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被列入乡村振兴福建省级试点村。石牌乡村剧场因传习闽剧而闻名。
锣鼓响、灯光亮,一出好戏正上演。邀亲友、进剧场,全村老少乐陶陶。
这是石牌乡村剧场常有的热闹场面。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在这里找到了生长的土壤。近日,记者探访了石牌村,感受那里的民风特质。
剧场之内别有洞天
闽剧已是石牌村的金字招牌,站在村道边,远远就能望见石牌乡村剧场围墙上的闽剧彩绘。剧场大门边挂着晋安区非遗(闽剧)展示馆、石牌闽剧乡村非遗传习所、城乡社区大舞台艺术中心牌匾。
作为石牌村特色旅游景点之一,剧场里除了舞台和观众席,还别有洞天。
舞台前方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闽剧演出所需的各种乐器,有扬琴、月琴、钹、锣、凿板、风铃、鼓、二胡、逗管等。舞台后方的长廊好似闽剧“百科全书”,不仅介绍闽剧的发展历史、艺术传承、行话用语等,还配以一系列珍贵历史照片。
走进观众席后方的几间屋子,历史感扑面而来。这里存放着许多闽剧的服装道具,凤凰旗、武生靴、小门帐、花厅桌、十二月花(扇)、字幕幻灯机、卷筒玻璃纸幻灯片、戏箱、剧本、曲谱、头屏,物品之齐全,让人叹为观止。
不少游客忍不住感叹,在这北峰的乡村小剧场,竟然有一个闽剧大观园。
乡村故事登台首演
石牌村现有户籍人口957人,常住352 人。常住人口以老人为主,闽剧迷众多。
去年5月30日,晋安区乡村大舞台在石牌村举行首演,村民、游客到场观看。闽剧《悔悟》是以石牌村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讲述了村民改过自新,助力乡村建设的故事。村民们在专业演员带领下,以“自己村里的事自己演,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后来,石牌乡村剧场还播放电影,引入歌舞演出、魔术表演。几乎每周不间断的活动,让剧场积累了大量“粉丝”。
78岁的苏祥信是乡村剧场工作人员,他说:“演出之前,村里会用广播通知大家。老人们吃过晚饭都会来,江南竹村、溪下村的老人也会赶过来。”
每到周末,在山下读书的孩子们会回到村里。在团聚的日子里,乡村剧场让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等正能量在这里得到传播。
自发组织腰鼓表演
石牌村腰鼓队也是一绝。队长伍仕娟说,2008年,村民自发组建腰鼓队,请老师来教学。学成后,腰鼓队到各街镇演出,大受欢迎。
目前,腰鼓队有16名队员,平均年龄50 岁左右,是晋安社区文艺演出的骨干力量。为了演出更多更好的节目,队员们还学习了广场舞、伞舞、扇子舞。伍仕娟说:“有些队员以前比较腼腆,经过演出锻炼,现在都不怯场了。腰鼓队让大家锻炼了身体、提高了素质,也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2017 年10 月中旬,腰鼓队作品《火辣辣的腰鼓舞》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他们用欢快的腰鼓舞诠释了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何佳媛/文陈暖/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石牌村:乡村小剧场闽剧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