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巷南巷北读书声

Published at May 15, 2023 09:46 am
吕祖谦《送朱叔赐赴闽中幕府》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青衿:读书士子穿的衣饰,代指莘莘学子。同袍:比喻同学友爱。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祖籍山东,定居浙江金华,官至国史院编修。是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张栻(南宋宰相张浚之子)合称“东南三贤”,朱熹曾把儿子朱塾送到吕祖谦门下做学生。吕祖谦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先祖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都曾在北宋朝廷当过宰相。从他的曾祖到他的父亲,家族中又出了多位朝廷命官。吕祖谦本人是南宋孝宗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综合当时各家学说,创立了浙东金华学派(婺学)。 他又是哲学史上著名的朱(熹)、陆(九渊)思想论辩的“鹅湖之会”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可惜他40多岁就病逝了。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春,吕祖谦的父亲吕大器到福州担任福建提刑司官员,吕祖谦随父到福州求学,师从理学家林之奇,后来的岁月中,他与闽中学者多有交往。 吕祖谦《送朱叔赐赴闽中幕府》(有版本作《登郡城》)是吟咏福州的一首名诗,历来被广泛引用,写的是宋代闽都学风的盛行,满街都是书香人家。此诗大意是:在福州,路上碰到十个客人就有九个是读书人,而且多半是同学或弟兄。 最让人回忆和怀想的是夜晚,街市桥边,在灯火安宁的气氛中,巷南巷北都会传出读书声。 两宋时期,福州文化教育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据福州文庙的“福州历代进士名录”,福州历代进士4000 多名,两宋时期占2600 多名。 龙昌期《福州》诗云:“等闲田地多栽菊,是处人家爱读书。饮宴直尝千户酒,盘餐唯候两潮鱼。”福州这个地方,田间地头多半会栽种些菊花,人们崇尚读书。诗人对福州的读书风气极为赞赏。 现在的福州,延续着读书明理的传统,倡导全民阅读。官方每年 举办“读书月”活动,从普通市民中评选“读书明星”“书香人家”。读书之风大兴,使这座城市越来越文明。 (危砖黄)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