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賢:持續詩巫福州墾場精神 為建設富強砂拉越努力

Published at Mar 17, 2024 06:04 pm

(本报古晋17日讯)砂副总理拿督阿玛沈桂贤希望诗巫福州垦场的精神得以持续,极力保持强大团结精神,为建设富强的砂拉越而努力。

他表示,砂拉越正在迈向富强的方向和道路,不难发现砂拉越拥有庞大的税收,可为砂拉越带来许多发展。

他说,以前人们只注意砂拉越,现在大家是羡慕砂拉越。因此,砂人民要更需要团结一致,让2030的砂拉越成为一个富强,包容及环保的区域。

砂副总理拿督阿玛沈桂贤致词时摄。

拿督阿玛沈桂昨晚出席砂拉越福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催,古晋巴达旺福州公会主办诗巫福州垦场123周年庆典晚宴上致词时指出,砂政府要索取教育自主权及卫生自主权。

他表示,砂索取教育自主权是为了积极栽培人才,为砂发展建设作出贡献。同时,索取卫生自主权方面,是考量砂人民医药保健需求,尤其是应对砂人口年龄老化趋势。

他披露,砂拉越政府在2026年将会在5所大学提供免费的教育,未来财务困难不会再是无法升学的理由。

他说,过了60年砂拉越迎来是时机的改变。因此,砂人民如今更需要团结一致发展砂拉越。

世福执行会长、马福永久名誉会长及砂福永久荣誉会长兼古晋巴达旺福州公会创会会长拿督斯里刘为强太平局绅致词时摄。

同时,世福执行会长、马福永久名誉会长及砂福永久荣誉会长兼古晋巴达旺福州公会创会会长拿督斯里刘为强太平局绅指出,123年的诗巫福州垦场史,在历史长河来说是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岁月。 然而,我们的1118名先贤,在123年的岁月为我们打拼了一番当初他们也预想不到的成果。 

他表示,123年后的今天,让我用123三个重点逐一概括:

1. 福州人成为最大数目的砂拉越华人-1901年,福州人在诗巫垦场起源,一切从零基础开始。 渐渐的,福州人再逐步砂拉越境内迁移,甚至脚踪踏足全国甚至全球。 今天福州人在砂拉越的数目虽然领先,但华裔人口逐渐减少的当今年代,我们还是呼吁年轻后辈多多生育,让华裔枝叶茂盛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2. 福州人的经济发展多元化-垦场初期,我们的先贤以种植耕耘起家。 然而,随着地理形势及局势演变,胆大心细又具有冒险精神的福州人勇于接受各种新挑战,从树胶业,伐木业,造船业,油棕业,银行业,酒店业再到各种 行业,福州人都敢于闯荡并接受多元变化。 今天砂邦福州人在经济领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希望大家持续坚守这种垦荒精神,勇于开拓及接受挑战,与各族各籍贯携手同心,大家继续为砂邦为国家做出贡献。

3. 福州人积极融入多元文化社会-123年后,我们应当感恩我们的祖先将我们带到砂拉越这片乐土。 我们不但有平等机会受教育,也与砂拉越不同族群如:伊班人,马来人及不同籍贯的华人融洽相处,更学习多种语言及进行多元文化交流。 今天我们也深感荣幸多名砂邦福州人受任国家政治领袖。 但愿砂拉越福州人继续在这片家园发挥每个人的才干,共同携手缔造一个和乐融融的多元社会。

他披露,诗巫福州垦场123年后的今天,当回顾艰辛的垦荒期,对于现今的安定生活应当知足感恩。 然而我们不应只停留在舒适圈,反之应当发挥像先贤们的兢兢业业精神,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尽心尽力打拼出一番成就,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他说,该晚也是砂福理事,青年团及妇女组就职典礼。 在这么有意义的时刻,理事们应以123年的诗巫福州垦场精神为学习楷模,大家不惧艰幸,勇于开拓,更要齐心协力将先贤的垦荒精神世世代代根植在后辈心中,更重要的是将它发扬光大,名扬四海。

在移交砂福顾问敦聘书仪式结束后,众理事合影留念。

诗巫福州垦场纪念庆典轮值主办倡议人丹斯里拿督张仕国因在外国公干不克出席,本固鲁吴思贤代读其讲稿时指出,大家之所以能够在这一块资源如此丰富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甚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梦想,所要感谢的,除了是父母亲之外,也要心存感激黄乃裳港主。

他披露,许多人或许不太清楚为何诗巫福州垦场纪念活动要在全砂各地轮值举行,其实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福州人自1901年3月16日大规模来到诗巫开展垦荒 工作后,便开始逐步向周边地区移居,如今全砂各个角落都有福州人的身影。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凡是砂州各地的福州同乡,几乎都与诗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福州同乡们能够谨记福州垦场的历史,以及垦场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在砂州 不同地区举办垦场庆典是必要的,同时也是砂州世代福州子弟不可忘却的重要资产。

他非常欣慰看到316这个日子已经被全砂各地的福州同乡牢记在心,每年都不忘庆祝一番,希望这不仅 是一种使命,更能成为砂拉越福州人的一个重大节日。

他说,316庆典的庆祝不能流于形式,要充份展现福州特色,让福州的传统文化及美德得以上位,成为福州儿女的骄傲,让福州这块招牌得以闻名遐迩,让这个人口并不多 的社群,能够成为受人敬仰及称羡的群体。

他强调,福州同乡多已事业有成,在行有余力之时,应多关注同乡的福利工作,并且致力于福州文化的优化及传承,让福州同乡会成为真正惠益同乡的组织,成为会员 们得以仰赖与依靠之所在。

“大家想想看,假如当时不是黄乃裳港主率领我们的祖辈,于三月十六日这一天,登陆诗巫,并且开枝散叶到泗里街、美里、民都鲁、古晋、林梦 、成邦江、加帛等地,持续不断地开垦,不畏艰难地耕耘,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美好成果的。 ”

在做生意方面,他常劝告鼓励大家要灵活,要求变,但是有一些事情却是应该不变的,其中一件就是对黄乃裳港主的感恩了。

“所以,我们不只是庆祝一百周年庆典,而是年年都庆祝,不单是固定的一个公会在庆祝,而是在每个不同地方的福州属社团轮流庆祝,以发扬316 精神,纪念港主 黄乃裳的丰功伟绩。 ”

在监视人世福执行会长、马福永久名誉会长及砂福永久荣誉会长兼古晋巴达旺福州公会创会会长拿督斯里刘为强太平局绅(左起)、砂副总理拿督阿玛沈桂贤、诗巫福州垦场纪念庆典轮值主办倡议人丹斯里拿督张仕国代表之本固鲁吴思贤及砂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斯里李祈龙见证下,砂福州总会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右2)带领全体理事进行宣誓就职。

丹斯里拿督张仕国指出,叫人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坚持,不仅是让大家对黄乃裳港主心怀感恩的表达得以年年不间断,让他的拓荒精神得以持续发光发热,无形中还 令全砂各地的福州社团都因而团结了起来,借此产生了可贵无比的凝聚力。

“而且,也令年轻的一代能对港主的贡献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之余,那份难得的感恩情怀也被逐渐激发了起来,这三大层面的意义,正是我们往后一定 要坚持把诗巫福州垦场纪念庆典继续办下去的支持力量。”

他表示,在每年各地福州公会的共同努力用心筹划下,受福州垦场纪念日所影响而自此懂得感恩的年轻一代,不可能只有一位,且深信还为数不少,所以,像这样一 项承先启后的庆典活动,我们一定要继续办下去,且越办越好。

“让我们一起对黄乃裳港主以及当时一同前来开垦的1118 位先辈们的刻苦精神致敬,且将他们勇敢无比的拓荒精神发扬光大,并向他们看齐,也在全世界各地开辟出一个又一个的 新天地。 ”

他说,在努力冲破固有的格局而走向国际舞台之际,依然始终不忘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美德,这正是我们多年来坚持举行诗巫福州垦场纪念日的本质以及意义所在。

他衷心祝愿诗巫福州垦场 123 周年纪念日的 主办单位在筹备委员会的领导带领下更上一层 楼,再接再厉,再创辉煌,耶和华赐福满满

在监誓人砂永久名誉顾问拿督斯里李祈龙(右1)、诗巫福州垦场纪念庆典轮值主办倡议人丹斯里拿督张仕国代表之本固鲁吴思贤(右2)及世福执行会长、马福永久名誉会长及砂福永久荣誉会长兼古晋巴达旺福州公会创会会长拿督斯里刘为强太平局绅(左1)见证下,砂副总理拿督阿玛沈桂贤(中)交委任状予新任砂福州总会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

砂福总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指出,福州人有今天,与先辈黄乃裳从1900年开始至1902年间,先后带领三批,共计1118名福州同乡到诗巫垦场是分不开的,在他的感召下,福州精神被发挥得淋漓尽,福州同乡今天才能在各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作为后辈的我们,一定要时时缅怀和感恩先辈的贡献。”

他表示,砂邦政府正通过各种途径,致力恢复立国契约下的各项权益,基于过去之种种政治因素,这项工作是困难的,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能达致,只能逐步的实现。

他期望砂邦政府能争回教育自主权,以拟定面向全球的教育政策,以培育能融入全球的人才。

甲必丹拿督刘思乐指出,我国的教育政策,受太多种族和宗教因素的影响,更是一些政客不顾国家实际需要,而喜欢炒作以捞取选票的课题,这是人民不愿看到的局面。

他表示,教育是立国之本,在这方面,希望政府能做为全国的领头羊,以更开放的教育政策来引领全国摆脱种族和宗教因素的困扰。

他强调,作为福州同乡,大家必须发挥福州人的团结精神,与其他民族携手,作为砂邦政府的强有力后盾,为砂邦的整体利益而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在晚宴筹委会主席徐孝文(左1)及巴达旺福州公会署理主席拿督吴新贤(右1)陪同下,砂福州总会会长甲必丹拿督刘思乐(右2)赠送纪念品予砂副总理拿督阿玛沈桂贤(左2)。

筹委会主席徐孝文指出,大家绝对不可忘记,因为有世福、马福、砂福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拿督张仕国,才有今天的诗巫垦场纪念,让大家有机会缅怀黄乃裳对诗亚的贡献。

“是他倡导了诗巫垦场纪念,这才使我们福州人后辈,每年都可通过这样的庆典来提醒自己,必须感恩前辈的贡献,并把福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他表示,盛典的成功,大家要感恩创会会长拿督斯里刘为强太平局绅,在我们筹备过程中,不但不断给予指导,更号召各位乡长给予大力赞助,而确保了今天的盛典更具声色。

他感恩各位乡长的大力赞助,各位乡长是当晚盛典成功的大功臣。

“福州人有今天,与福州人坚韧不拔,注重教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扬下去。“

诗巫福州垦场123周年庆典晚宴开始前,众人合照留念。

Author

Koh Jia Lim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