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风景美好 风景明朝更好

Published at Nov 09, 2021 10:05 am
浓缩了半部晚清至近代历史的三坊七巷,早已闻名遐迩。距三坊七巷不到20 公里的水西林,飞檐翘角间书写了一页鲜活的明史,却多年来鲜有人知晓——勤勉躬耕的士大夫群像、祖孙同赴琼林宴的荣耀盛景、夫妻共赴期颐的人间美满……翠旗山下的水西林,这个结合了姓氏与地理特征的村庄,在福州城已经美了上千年。 明正德年间 开写繁华长卷 探访位于福州市高新区内的水西林,拨开古村尘封的历史记忆,令人啧啧称道的不仅仅是迄今尚存的众多历史建筑,还有那些千百年来延续的文明乡风。走进干净清幽的小巷,门边闲坐的老人、井边絮絮交谈的邻里……瞬间让我遇见了久违的乡愁。 时光穿越到四五百年前(明正德年间),就在此地,35岁的北屿举人林春泽中进士,“父子孙孙世进士”的荣华长卷由此起笔。 水西林既是地名、村名,也是林氏支系名,曾被称为北屿、中安镜。水西林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宋庆历三年林世程所撰写的《闽中记》:“侯官之水西……皆产佳茗”,后因林氏家族发展兴旺住在向西流的锦溪边,因此被称为水西林。明清年间文人墨客赞誉水西林为“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嘉靖五年,林春泽因母丧归乡,建起自己的府第,人称头衙、人瑞坊。此后其子林应亮(明嘉靖十一年中进士),其孙林如楚(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也在头衙旁建起宅院。中衙(应亮宅,也称碧山堂)、尾衙(如楚宅,也称且闲堂)等数座宅第相连接,成为现今为数不多、保存良好的明朝南方官宦府第建筑遗存。它们一列排开,布局相似。多为三进透后,灰瓦、黑漆大门,样式特别的八字马头墙,门楼单檐歇山顶,屋中穿斗式木构架,周围风火墙,双坡顶。 以头衙、中衙为中心,这一明式古街上府宅、码头、街道、牌坊俱全。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虽全长仅有里许,但其中建筑布局合理,那些青砖黛瓦、雕镂空枋即使过去四百多年,其工艺之美依旧令人赞叹。 古装剧名词 隐含历史荣光 初识水西林,是在2019年,我了解到这里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这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古村落不再藏于深巷。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水西林古街景观重塑了街区“山-宅-坊-埠-水”格局,层层递进,显山露水。 古街不少建筑仍在重修恢复中,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已显出明朗平整的样貌。府宅门墙上壁画风雅,保留着线条流畅、端庄大气的明朝审美风格。我且行且看,像是走入了一处陈列古雅作品的画廊。 在古代,金榜题名、赴琼林宴是世人梦寐以求的事。每一甲子(六十年)举行20次科举,过了一甲子又逢此科,还在世的同科进士,便会被再册邀,这就是罕之又罕的重宴琼林。这一奇事,在水西林就曾上演:林春泽、林应亮、林如楚,祖孙三代皆是进士,林春泽不仅与子、孙同宴琼林,更是重宴琼林。 林春泽告老还乡之后,朝廷赐建人瑞坊。坊建成时林春泽已102岁,仍能作诗答谢:擎天华表三山壮,醉日桑榆百岁红,愿借末光垂晚照,康衢朝暮颂华封。 在水西林碧山堂,还有一处有趣的细节。厅堂梁上的祥瑞木雕是独特牛头样式。据水西林三十五世孙林用义介绍,这是明朝大员府第特有的雕刻,为的是褒奖并勉励他们像耕牛一样勤于务政。 “三世宴琼林”“敕建人瑞坊”这样的名词,如今人们大多只能在古装剧中听闻。但在水西林,却可以在墙头檐间细细品味这些门第曾承载的历史荣光。 水西林传奇 不只明朝这一页 与当时的名门望族水西林交友联姻的,也多为名流雅士、达官贵胄。明丞相叶向高、礼部主事郑少谷、户部主事邓原岳、诗人陈荐夫等,都与林家结下渊源。 但水西林的传奇,并不只明朝这一页。往前翻至宋朝,这里的林氏就已声名鹊起,名闻榕郡。据水西林文史资料记载,从北宋到清末,这一家族共有57名进士,南宋大儒林之奇更是其中翘楚。林之奇著有《尚书集解》《拙斋集》等,现在到水西林的巷子深处,还可以寻到拙斋书院遗址。 林之奇弱冠之年师从写下《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的名士吕本中,而林之奇的学生中不乏“大咖”——朱熹与吕祖谦皆曾向林之奇问学。 在水西林,与明代古建聚落相伴的,还有清代古建,如51号郑芝龙故居等。至民国,水西林还走出了海关总长等人物,建造了颇为洋气的砖楼。 存留时代印记的历史建筑,让人们窥见不同的岁月风光。它们是水西林山水书卷中的多彩插页,也是这个城市边缘小村落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的人文魅力。 (翁宇民文/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