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市22日讯)世界朋友节创始人兼组委会主席张井涛表示,世界朋友节原定今年在尼泊尔举办,但因当地政治变化而临时落地汶莱。
张井涛形容这次转折“是冥冥中的安排”,让世界朋友节有机会与汶莱结缘,也使汶莱成为今年活动的重要国际窗口。
张井涛强调,世界朋友节倡导“人人有爱 万物共生”,并提出“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他人及人与灵魂”等六项交朋友理念,旨在以文化消弭隔阂,以友爱连接世界。
世界朋友节创始人兼组委会主席张井涛昨午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张井涛并回顾世界朋友节十年历程,先后在斐济、津巴布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老挝和泰国举办九届活动,形成“两坛一游一大会”模式,即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论坛、国际经济贸易论坛、一次文化旅行与一次庆典大会。
张井涛并介绍,本届代表团已与汶莱文化界讨论未来在汶莱举办“国际文武大会”计划。有关“国际文武大会”计划,旨在把文与武两个文化面向结合,以书法配剑道、国画结合太极、表演艺术连结武术文化等形式,呈现中华艺术的多元性。他形容:“汶莱的文化氛围温润柔和,是非常理想的文武展示之地。”
世界朋友节联合创始人、组委会副主席李犁为中国着名诗人与《中国诗人》主编,也是金青藤国际诗歌奖发起人。
李犁则表示,金青藤国际诗歌奖将积极考虑在汶莱举办区域性诗歌活动,包括诗歌朗读会、中学生诗歌写作工作坊、东南亚诗歌论坛等。他认为,若汶莱能与世界朋友节合作推动诗歌活动,将使汶莱成为国际诗歌网络的一部分。
他介绍,诗歌奖自第三届设立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强调国际视野,历届获奖者覆盖中美欧多国,本届获奖诗人代表黑丰来自美国,亲自飞抵汶莱。
他强调,汶莱地处东盟中心,又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特性,非常适合举办融合文艺、文学、武术、诗歌及精神交流的国际大会。
第十届世界朋友节代表团抵达汶莱期间,除举行记者会外,亦与汶莱文化界进行交流,初步探讨未来在汶莱发展国际文武大会、国际诗歌合作、文化论坛及学术交流等长期计划。
各方均认为,汶莱的社会环境稳定、多元文化结构健全,使其具备成为国际文化平台的潜力。
美国诗人黑丰在交流中指出,汶莱虽然面积不大,却极具文化气质,具备发展文化品牌的潜力。他表示,汶莱若能成为世界朋友节的固定分站,有助提升其国际文化能见度,也将让更多国家认识汶莱的温和与和平价值。
来自澳大利亚的文化学者崔丽认为,汶莱环境具有独特魅力,雨林自然与静谧城市并存。她强调,世界朋友节重视心灵和平与文化友爱,汶莱正是最能体现这些价值的国家之一。她期待未来能推动澳洲与汶莱的文化旅行交流计划。
企业家陈彦竹表示,若未来世界朋友节在汶莱设立长期项目,她愿意以企业资源提供支持,包括健康公益活动、青年文化营及文化志愿者培训。她称:“友爱是最好的国际语言。”
组委会顾问张涛则指出,汶莱对传统武术的接受度高,若能与朋友节合作举办文武大会,既能提升本地武术发展,也能让武术文化成为汶莱对外交流的亮点。他表示,愿意在汶莱协调相关武术资源,推动合作计划落地。
汶莱文化界长期缺乏国际级文化活动,世界朋友节的到来填补了这一空缺。若未来能在汶莱落地大型文化项目,将有助提升本地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国际文化团队来访。
世界朋友节是由世界民俗文化大会(悉尼)发起设立的全球性节日,定于每年公历9月9日,旨在倡导人际友爱及万物和谐共生。该节日由创始人张井涛提出,以“四手相握图案”为标识,口号为“朋友万岁!友谊万岁!”,并设置《朋友歌》作为节歌及相关礼仪。
节日倡导跨越种族、肤色和文化差异的友谊,主张消除战争与冲突,通过朋友聚会、动植物交流及和平倡议仪式传达理念。活动包含连结绸缎等象征友谊纽带的行为。
首届世界朋友节于2016年在斐济举办,华人企业家赵福刚宣读宣言。此后在不同地区逐年举办主题活动,包括2017年中国沈阳举办“朋友颂”诗艺朗诵会;2018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论坛;2019年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国际诗艺文化交流论坛;2020年中国曲阜发布《尼山宣言》;2023年老挝启动世界土着文化发展联盟;2024年泰国曼谷举办国际医养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