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福州淳朴民风

Published at Jan 25, 2021 02:56 pm
为助力文明乡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第二届“善美寻乡”淳朴民风榜样村巡礼活动在各县(市)区推荐和网络征集基础上,经过记者深入一线挖掘报道和网络点赞宣传,引起了热烈反响。2021年1月13日,专家评审会召开,在报道的乡村中评选出了15个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收获满满。 榜样村各具特色 充满正能量 第二届“善美寻乡”活动由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福州日报社承办,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通过推选一批淳朴民风榜样村,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培育文明乡风、涵养淳朴民风、传承良好家风,让善美故事永续、让文明乡风隽永、让闽都文化流长。 第二届“善美寻乡”活动启动以来,各县(市)区踊跃参与,各个乡村或挖掘农耕资源,或弘扬特色文化,或传承家风家训,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 经过专家学者综合点评,从各乡村中推选出了民风传承良好、特色鲜明、充满正能量的15个乡村,为福州淳朴民风榜样村。 这15个乡村分别是:仓山区吴厝村、仓山区绍岐村、晋安区石牌村、晋安区降虎村、连江县中麻村、连江县新洋村、罗源县斌溪村、罗源县福湖村、马尾区白眉村、长乐区长安村、福清市岸兜村、闽侯县福田村、闽清县樟洋村、永泰县赤岸村、高新区双龙村。 省市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此次活动得到省市专家学者的盛赞,认为“善美寻乡”活动很有意义:这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次成果巡礼。“善美寻乡”活动深入广袤农村,从福州市推选出榜样乡村,让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看得见、传得开。 这是福州乡村振兴的一次积极探索。“善美寻乡”活动聚焦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领域,挖掘优秀民风、家风、乡风,对走具有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对闽都文化的一次梳理。“善美寻乡”活动不仅挖掘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也在梳理新乡贤文化、新知青文化、抖音创客文化等新兴文化。 同时,围绕如何办好“善美寻乡”活动、培育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等问题,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 卢美松(原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表示活动要做好“深”“新”两篇文章。卢美松说:这一批选出来的乡村很不错,类型多样、文化丰富,包括耕读文化、渔家文化、华侨文化等。 “善美寻乡”活动要走“深”,要有备而去,要进乡进村,要突出“善美”这个主题,即人文之善、民风之美,要多采访村里的老人,进行抢救性报道,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走访感受。 “善美寻乡”活动要走“新”,挖掘新知青、新乡贤建设乡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善美”故事,像永泰县赤岸村的“美德银行”就很有创意,也能体现“善美”精神。 林山(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表示民风要挖掘“特质”。林山说:本届榜样村的评选标准有点、有面,也有立体感,也越来越贴近民风特质。但是有些乡村的特质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 何谓“特质”?就是与众不同。 像晋安区的石牌村,应挖掘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高峰书院及黄勉斋的特色文化内涵;仓山区绍岐村应做足“地下航线”这篇红色文章;仓山区吴厝村可以挖掘展示孔庙文化;长乐区长安村应讲好中国优秀农家书屋大齐书院及收藏古籍的故事;连江县中麻村应发扬好渔家民俗的传承故事;福清市岸兜村应突出先辈创立的诚信当铺这一特色等。 林秀玉(闽江学院历史学教授)表示要用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林秀玉说:本届活动看到了几个可喜变化,各乡村都动起来了,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特色培育方面都下了功夫,有意识地活化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及文化遗产,弘扬乡村特色文化及良好的家风家训。我建议,“善美寻乡”活动应围绕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探索将文明乡风与产业兴旺有效融合起来,让群众富脑袋也富口袋。像罗源福湖村,在开发畲族文化资源时,也在带动当地群众发展。 叶红(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表示乡村发展要注重“成长性”。叶红说:这是我第二次参与“善美寻乡”活动,很开心。活动的报道,我看了两三遍,也走过不少村子。我认为,榜样村既要有颜值,也要有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有“成长性”——发挥人的力量,不停留在过去,而是不断挖掘、不断前进。像罗源县斌溪村就是在不断成长的,这几年培育了新乡贤、新知青、新创客等。 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坚持办下去,让福州更多的榜样村涌现出来,也为弘扬闽都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尽一份力。 活动形式多样接地气聚人气 活动启动以来,各县(市)区踊跃报名、记者深入报道、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抖音及微信网友积极点赞,融媒体接力宣传,引发了社会各界反响。 一是活动形式多样,更接地气。 记者带来候选乡村的生动报道,读者用手机扫一扫报纸的抖音码,就能看到会“动”的乡村。 福州晚报官方抖音号开辟了话题 “#真乡”,发布了“余则成,原来出自福州这个村!”等13条抖音视频,为网友献上福州版的《我和我的家乡》,吸引了年轻网友,共计获得55.7万点击量。 福州晚报官方微信号发布了《点赞!福州这21个村!》一文,广泛发动读者和网友为心目中的淳朴民风榜样村“打call”。3天内,共获得了7.9万次阅读量,4.5万人次投票。 “‘善美寻乡’活动,可以让文明乡风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罗源“90后”读者黄益辉如是说。 二是宣传报道多元化,更聚人气。 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福州市委文明办、各县(市)区宣传部门等加入了宣传矩阵,在所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纷纷转发。《晋安区降虎村:红军激战过的地方》等报道还被学习强国、新华社、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平台转载,形成广泛传播力,让善美故事传播到广大基层农村。 (郑瑞洋/文 石美祥/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