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和下水流动变化,被认为是导致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没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这次土崩,事发地点的斜坡及道路维修工作,也按照维修计划进行。“

在周三上午10时解密的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报告中,如是指出。
今次事件共导致31人死亡,61人获救,报告指土崩为自然因素导致,包括降雨量和当地地质。

土崩事件是于凌晨2时开始发生,受破坏边坡为120公尺,最大深度为14公尺。
土崩连带影响到550公尺距离的露营地(Riverview),随后土崩瓦砾堆积在斜坡的末端,形成一个“临时水坝”。

“估计瓦砾量约为28万3000立方米。“
报告指今次土崩是由趾部旋转滑动和泥石流(toe rotational slide and debris flow)的组合而成。

事发后,当局成立土崩工作组委员会(JKKTR),以针对土崩进行调查。

委员会有边坡工程局、工程局、矿物及地理科学局、测量与图测局、水利灌溉局、气象局、工艺大学及其他专业团体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