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香港影人當然有「中國心」
Published at Oct 03, 2019 07:49 am
生动细节表现主旋律电影宏大题材
对于打上「又红又专」标签的主旋律电影,总不免让人困惑:讲历史故事的献礼片会有什么看点?是不是充斥空洞说教?能吸引年轻人走进电影院吗? 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史诗大片《决胜时刻》打破了观众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常规认知,展现了一个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毛泽东,并塑造了几名与毛泽东有关联的年轻人形象,以生动细节表现宏大题材。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享誉华人剧(影)坛的「大咖」何冀平。■采访:香港文汇报记者 王珏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何冀平随家迁居香港的第三十个年头。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离开北京,何冀平又在陌生的香港声名鹊起,话剧、电影、电视剧、音乐剧、戏曲创作全面开花,高产多元又保持水准。她说,北京给了她传统文化的根基,写作话剧让她打下扎实的底子,而香港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开阔了她的眼界,「为什么我写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和香港三十年生活分不开的。可以说,当年若不来香港,就没有如今的成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冀平从与徐克合作的《新龙门客栈》开始,影视剧的新天地渐次打开,《黄飞鸿》、《新白娘子传奇》、《楚留香》、《龙门飞甲》、《投名状》、《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等享誉华语影视界的作品,都有她的编剧参与。多年来,何冀平和香港影圈的同行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和私人友情,她欣赏香港影人的专业、效率,也感佩他们的爱国感情,「香港这么商业化的地方,香港导演还是拍了不少主旋律、正能量的电影,像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及《中国女排》、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刘伟强的《中国机长》、陈国富的《烈火英雄》......太多太多了。他们当然有一颗『中国心』。」
首次试水创作主旋律电影
近日一个北京初秋的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手顶尖编、导、演制作团队推出的国庆七十年献礼巨制《决胜时刻》在这里盛大首映。室外大雨滂沱,室内挤满了两千多张年轻兴奋的面孔。一百三十分钟的剧长,主要讲述1949年黎明之前的最后决战,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河北西柏坡进驻北平香山,以双清别墅为原点,徐徐展开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制定经济政策、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建国前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尽管有着厚重的红色基底,但电影却用十分年轻化的表达方式,罕见地表现了激烈政治交锋之外,生活中的毛泽东为人父、为人友的一面,比如与小孩捕捉麻雀,助攻警卫员处对象,与战士们同吃老北京小吃,真实可触,共鸣感强。屏幕下的年轻观众为剧情中的逗趣玩笑开怀,也为红旗下不倒的烈士流泪,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遥望那个有情怀、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年代。
「这是我第一次试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是于情于理都不容自己推却的任务。」何冀平在北京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坦言,接到《决胜时刻》创作邀请,非常突然。那是去年十一月,身在香港的她接到著名制作人张和平来电,说要搞一个有关香山双清别墅的国庆献礼影片,赶紧来北京!
「当时真是空空两手,一无所有!」何冀平回忆,时间已经十一月了,而且制片方已经定下第二年九月上映的「铁线」,连头带尾不足十个月,堪称十万火急。这么一部有意义的影片,何冀平知道不可推辞。
拍一部电影千头万绪,物色演员、联系外景地、准备道具、组织制作团队......但千军万马,都先等着她的剧本呢。元旦、春节,举家团圆休息的日子,她只能像个被抽的陀螺,不停地转。查找资料,包括书籍、有关盘片、博纳公司提供的资料等,数百万字,摞起来总有一米高,然后再梳理出香山这段历史的脉络和丰富细节。十天,她拿出了大纲,张和平和博纳老总于冬、监制导演黄建新一看,拍板,充满新意,就是它!四个月,洋洋洒洒三万字的剧本经过层层审批、定稿。剧本如同一团火,燃起整个制作团队的热情。
香港效率练就「十八般武艺」
「任务很急迫,但我心里有底。过去那些年,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在海峡两岸暨香港的剧作圈内,何冀平素有「救火队长」之称,别人写不了、写不完、拍不下去的本子,找她就对了。对此,她笑言,这是高效率的香港速度以及成熟商业运作练就了她的「十八般武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何冀平为了和家人团聚,在内地事业风头正盛之际做出离京赴港的决定,选择在香港从头开始。初到香港,有人问她,你写《天下第一楼》用了多久?她回答,三年。对方直言,这样的话,在香港你会饿死。果不其然,很快何冀平就领略到了「香港速度」:1991年,北京人艺赴港演出《天下第一楼》,名导徐克也在观众席中,幕落后他连夜找何冀平,邀其一同创作电影《新龙门客栈》。先是要求一个月交稿,临期又说要把演员林青霞加进去,要把「两男一女」的故事改成「两女一男」的版本,她一周内完成。
最后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自此也走进香港影视圈--一个快节奏、商业气息浓厚的行业。类似情形此后一再重现,直到《新白娘子传奇》临时加了二十集,何冀平一天写一集,用传真机一张张传到拍摄现场。从语言不通到创作粤语版剧本,手里时常有三个剧本同时进行,那些年,她各种题材的剧本都写过,只要找来的,她觉得可以做的,没有挑剔。这锻炼了她的本事和能力。
主旋律电影同样打动观众
《决胜时刻》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何冀平没有写过;也正因为这样,她没有「套路」,反而平添了很多新的想法。她说,此次电影故事创作使用了春秋笔法,希望见微知著,用生动鲜活的细节表现宏大题材,为此她新创、塑造了三个小人物,包括保卫毛泽东的便衣警卫、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一个十六岁的小战士,「虽然是虚构的,但却都带着那个时代对应人物的影子,年轻人和毛主席之间发生直接关连。」
何冀平谈到,历史题材的创作,所谓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为展现一个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毛泽东形象,除了严肃的政治事件,她也加入很多细节,比如到戏院后台跟梅兰芳见面、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教警卫员如何给对象写情诗,为两个年轻人牵线......「这些有的有艺术想像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我确实查到过毛主席吃北京小吃的记录。」
在火光漫天的战争画面与平实生动的日常点滴不断的切换中,一段七十年前的燃情岁月就这样穿越时光而来。首映礼现场,年轻的北大学子为气势恢宏的历史时刻深深震撼,也为领袖和民众的轻松互动会心大笑,更为烈火包裹的「忠魂」、红旗下不倒的烈士泪流满面。对此,何冀平说:「和别的好的文艺作品一样,主旋律电影必须首先打动观众,然后再从中让他们感受一些道理。」
这部主旋律影片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有着超强的明星阵容,老中青三代演员以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向先辈致敬。唐国强已经累计出演毛泽东四十余次,这次则呈现了一个更温情、幽默、接地气的领袖形象;濮存昕饰演的李宗仁,性格鲜明,为了更加形神兼备,他特意去医院做一个牙托(因为李宗仁嘴有点凸)。新生代们也表现不俗: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陈有富,用赤子之心保卫领袖;王丽坤扮演的播音员孟予,用清亮的嗓音赞颂民族新生;杜江扮演的三团长,用无畏的勇气捍卫国家尊严;马天宇扮演的战地记者,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无数足够载入史册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何冀平的先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程治平也在此片中首次「触电」,而且饰演的是他的父亲--著名民主爱国人士程思远,她对先生的电影「处女秀」感到满意:「六十多岁的儿子演时年四十一岁的父亲,这个很少见,也有点难度。算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吧。」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何冀平:香港影人當然有「中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