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香港影人當然有「中國心」

Published at Oct 03, 2019 07:49 am
生动细节表现主旋律电影宏大题材 对于打上「又红又专」标签的主旋律电影,总不免让人困惑:讲历史故事的献礼片会有什么看点?是不是充斥空洞说教?能吸引年轻人走进电影院吗? 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史诗大片《决胜时刻》打破了观众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常规认知,展现了一个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毛泽东,并塑造了几名与毛泽东有关联的年轻人形象,以生动细节表现宏大题材。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享誉华人剧(影)坛的「大咖」何冀平。■采访:香港文汇报记者 王珏 今年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何冀平随家迁居香港的第三十个年头。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离开北京,何冀平又在陌生的香港声名鹊起,话剧、电影、电视剧、音乐剧、戏曲创作全面开花,高产多元又保持水准。她说,北京给了她传统文化的根基,写作话剧让她打下扎实的底子,而香港包容、多元、开放的文化开阔了她的眼界,「为什么我写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这是和香港三十年生活分不开的。可以说,当年若不来香港,就没有如今的成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冀平从与徐克合作的《新龙门客栈》开始,影视剧的新天地渐次打开,《黄飞鸿》、《新白娘子传奇》、《楚留香》、《龙门飞甲》、《投名状》、《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等享誉华语影视界的作品,都有她的编剧参与。多年来,何冀平和香港影圈的同行保持了良好的工作和私人友情,她欣赏香港影人的专业、效率,也感佩他们的爱国感情,「香港这么商业化的地方,香港导演还是拍了不少主旋律、正能量的电影,像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及《中国女排》、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刘伟强的《中国机长》、陈国富的《烈火英雄》......太多太多了。他们当然有一颗『中国心』。」 首次试水创作主旋律电影 近日一个北京初秋的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北京市委宣传部、博纳影业联手顶尖编、导、演制作团队推出的国庆七十年献礼巨制《决胜时刻》在这里盛大首映。室外大雨滂沱,室内挤满了两千多张年轻兴奋的面孔。一百三十分钟的剧长,主要讲述1949年黎明之前的最后决战,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河北西柏坡进驻北平香山,以双清别墅为原点,徐徐展开国共和谈、渡江战役、制定经济政策、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建国前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尽管有着厚重的红色基底,但电影却用十分年轻化的表达方式,罕见地表现了激烈政治交锋之外,生活中的毛泽东为人父、为人友的一面,比如与小孩捕捉麻雀,助攻警卫员处对象,与战士们同吃老北京小吃,真实可触,共鸣感强。屏幕下的年轻观众为剧情中的逗趣玩笑开怀,也为红旗下不倒的烈士流泪,一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遥望那个有情怀、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年代。 「这是我第一次试水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是于情于理都不容自己推却的任务。」何冀平在北京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坦言,接到《决胜时刻》创作邀请,非常突然。那是去年十一月,身在香港的她接到著名制作人张和平来电,说要搞一个有关香山双清别墅的国庆献礼影片,赶紧来北京! 「当时真是空空两手,一无所有!」何冀平回忆,时间已经十一月了,而且制片方已经定下第二年九月上映的「铁线」,连头带尾不足十个月,堪称十万火急。这么一部有意义的影片,何冀平知道不可推辞。 拍一部电影千头万绪,物色演员、联系外景地、准备道具、组织制作团队......但千军万马,都先等着她的剧本呢。元旦、春节,举家团圆休息的日子,她只能像个被抽的陀螺,不停地转。查找资料,包括书籍、有关盘片、博纳公司提供的资料等,数百万字,摞起来总有一米高,然后再梳理出香山这段历史的脉络和丰富细节。十天,她拿出了大纲,张和平和博纳老总于冬、监制导演黄建新一看,拍板,充满新意,就是它!四个月,洋洋洒洒三万字的剧本经过层层审批、定稿。剧本如同一团火,燃起整个制作团队的热情。 香港效率练就「十八般武艺」 「任务很急迫,但我心里有底。过去那些年,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在海峡两岸暨香港的剧作圈内,何冀平素有「救火队长」之称,别人写不了、写不完、拍不下去的本子,找她就对了。对此,她笑言,这是高效率的香港速度以及成熟商业运作练就了她的「十八般武艺」。 上世纪八十年代,何冀平为了和家人团聚,在内地事业风头正盛之际做出离京赴港的决定,选择在香港从头开始。初到香港,有人问她,你写《天下第一楼》用了多久?她回答,三年。对方直言,这样的话,在香港你会饿死。果不其然,很快何冀平就领略到了「香港速度」:1991年,北京人艺赴港演出《天下第一楼》,名导徐克也在观众席中,幕落后他连夜找何冀平,邀其一同创作电影《新龙门客栈》。先是要求一个月交稿,临期又说要把演员林青霞加进去,要把「两男一女」的故事改成「两女一男」的版本,她一周内完成。 最后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自此也走进香港影视圈--一个快节奏、商业气息浓厚的行业。类似情形此后一再重现,直到《新白娘子传奇》临时加了二十集,何冀平一天写一集,用传真机一张张传到拍摄现场。从语言不通到创作粤语版剧本,手里时常有三个剧本同时进行,那些年,她各种题材的剧本都写过,只要找来的,她觉得可以做的,没有挑剔。这锻炼了她的本事和能力。 主旋律电影同样打动观众 《决胜时刻》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何冀平没有写过;也正因为这样,她没有「套路」,反而平添了很多新的想法。她说,此次电影故事创作使用了春秋笔法,希望见微知著,用生动鲜活的细节表现宏大题材,为此她新创、塑造了三个小人物,包括保卫毛泽东的便衣警卫、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一个十六岁的小战士,「虽然是虚构的,但却都带着那个时代对应人物的影子,年轻人和毛主席之间发生直接关连。」 何冀平谈到,历史题材的创作,所谓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为展现一个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毛泽东形象,除了严肃的政治事件,她也加入很多细节,比如到戏院后台跟梅兰芳见面、在街头品尝北京小吃、教警卫员如何给对象写情诗,为两个年轻人牵线......「这些有的有艺术想像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我确实查到过毛主席吃北京小吃的记录。」 在火光漫天的战争画面与平实生动的日常点滴不断的切换中,一段七十年前的燃情岁月就这样穿越时光而来。首映礼现场,年轻的北大学子为气势恢宏的历史时刻深深震撼,也为领袖和民众的轻松互动会心大笑,更为烈火包裹的「忠魂」、红旗下不倒的烈士泪流满面。对此,何冀平说:「和别的好的文艺作品一样,主旋律电影必须首先打动观众,然后再从中让他们感受一些道理。」 这部主旋律影片受到年轻人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有着超强的明星阵容,老中青三代演员以自己的专业和敬业向先辈致敬。唐国强已经累计出演毛泽东四十余次,这次则呈现了一个更温情、幽默、接地气的领袖形象;濮存昕饰演的李宗仁,性格鲜明,为了更加形神兼备,他特意去医院做一个牙托(因为李宗仁嘴有点凸)。新生代们也表现不俗: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陈有富,用赤子之心保卫领袖;王丽坤扮演的播音员孟予,用清亮的嗓音赞颂民族新生;杜江扮演的三团长,用无畏的勇气捍卫国家尊严;马天宇扮演的战地记者,则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无数足够载入史册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何冀平的先生--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程治平也在此片中首次「触电」,而且饰演的是他的父亲--著名民主爱国人士程思远,她对先生的电影「处女秀」感到满意:「六十多岁的儿子演时年四十一岁的父亲,这个很少见,也有点难度。算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吧。」

Author

KHO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