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新型冠状病毒赛跑
Published at Feb 10, 2020 07:25 am
当前,我市全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咽拭子、血清的标本接收、流转及检测工作,均由福州市疾控中心完成。正如疾控中心检测室负责人姚栩所言:“这是一场接力赛,我们不仅要以最快速度奔跑,还得确保交棒顺利,不能有半点差池。”
昨日上午,记者探访了这处与时间赛跑的“军事重地”。
标本包裹三层“外衣” 依然要慎而又慎
上午9时许,又有一辆救护车驶入,一人“全副武装”,提着白色箱子迅速从车上下来,闪入一间办公室,不多时,又小跑而出,登车离去。
这个看似普通的办公室就是病原标本收样室。自疫情发生以来,这里承担着全市新型冠状病毒标本接收、检测流转、检测报告编制以及发出最终审核报告的重任。
白色箱子里装的是各医院、疾控中心提供过来的疑似新冠病毒标本。由于新冠病毒具有强传染性,不仅医护人员需要全副武装,这些标本也要经过采样管、自封袋、包装罐三层严密包装,而后被小心放入A类生物安全运输箱。
“为了让检测结果尽快出来,大家都在抢时间,但是确保生物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以标本一定要包装好送过来。”收样室工作人员郑艳影说,每天收样检测量都很大,各单位送标本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包装,若包装疏漏会有极大的潜在危险。
收到标本后,人员马上投入战斗。工作人员在核对标本数量和信息后,将信息录入到中心实验室管理系统,并同步发至8楼检测室。随后,人员将暂存于冷藏冰箱中待检的标本转移到运输箱,送至检测室。待检测结果出来,工作人员得马上赶出检测报告。
“经常一手提一个箱子就往检测室跑,感觉像在少林寺练功。”郑艳影笑言,别看箱子不大,分量可一点儿不轻,半夜回到家才觉全身酸痛。特殊时期,工作室4名人员实行24小时接收标本制度。“我们随叫随到,若是凌晨收样,索性就不回家了,在室里行军床上眯一会儿。”
负压状态下连续作战数小时只为求一个结果
“主任,又有一个特别紧急的样本送过来……”“好,赶紧做!”当日上午近10时,疾控中心业务楼8楼病毒检测室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病例确诊是疫情防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的检测,就是由该检测室负责人——中共党员姚栩带领团队完成的。
“每天不断有标本送到我们这,检测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在负压实验室里连轴转4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检测病原。”姚栩告诉记者,检测小组目前有15人,分为三组,实行24小时轮班制。
记者透过实验室玻璃窗看到,检测人员全副武装,正一丝不苟地操作每一个步骤,护目镜旁已起雾气。据介绍,正在进行的是提取核酸环节。由于标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加之还要确保自身处在负压状态下不虚脱,检测员要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双过硬”,才能承担起这项工作。
检测工作有多重要?用姚栩的话说,“只有检测结果出来了,前后方人员才能明确患者是否为感染者,也才能展开后续的隔离、救治、临床判定等工作,不能出错。”
Author
newsroom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他们,与新型冠状病毒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