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长治村: 一“菇”鲜 百业兴
Published at Feb 08, 2021 02:34 pm
“70 后”黄銮英,大胆创业,种出“致富菇”;“90后”游紫莹,锐意创新,种下“网红菇”。这两位“种菇女状元”,都来自“中国秀珍菇之乡”——罗源县起步镇下长治村。
靠着创业创新的“种菇精神”,下长治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变成福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并助力起步镇创造一个“种菇传奇”——中国每3 朵秀珍菇中就有2 朵来自这里。
1.0 版
从无到有种出“致富菇”
冬日暖阳,温暖着下长治村。漫步村内,近处是干净的村道、清澈的河道、整洁的菇棚,远处是罗川八景中的茅顶留云、紫霄团盖。
“下长治村现在是福建省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去年村内合作社栽培的秀珍菇面积达200 多亩,年产秀珍菇800 万袋,产值2400 多万元。”在巾帼食用菌合作社内,黄銮英和社员在忙着采摘冬菇。
谁能想到,以前下长治村是个贫困村,村内缺少支柱产业,村民在外打工。
1999 年,黄銮英等人引进秀珍菇。从此,下长治村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黄銮英联合本村妇女追加投资300 万元,创办了秀珍菇种植基地——巾帼食用菌合作社。合作社不断壮大,最多时拥有200 多位女社员。
2010 年,“罗源秀珍菇”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长治村进入发展“快车道”。
下长治村以巾帼食用菌合作社为代表的5 家合作社,实行“党员+合作社+农户”党建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 多户农户种植,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同时,村里通过产业扶贫款入股方式,帮助周边2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下长治村委会主任黄江亮告诉记者,随着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福建省农民创业园、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等相继落地。
生活要富裕,生态也要宜居。近年来,下长治村实现了“进村伴绿,游园见绿”的生态景象,先后完成生态公园、旅游停车场、旅游公厕、后山休憩步道、房屋立面改造、安全饮水、排水渠、垃圾集中收集分类站及乡村振兴服务站、红色领航影院等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长治村村财收入,从3年前的2.36 万元增至2020年的22万元。
2.0 版
从有到优种下“网红菇”
小火车、集装箱打造的餐厅、琳琅满目的土特产集市、乡村版的跑跑卡丁车等10多个项目,让下长治村成了网红打卡地。菇姑农场1月12日正式对外营业。
从有到优,种下“网红菇”,这是下长治村打造的2.0版本。
去年8月,菇姑农场项目落地,一期占地约35亩。为了打造这一新兴项目,起步镇抽调16名镇村干部,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小分队,仅历时2个月就完成项目建设。
下长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游紫莹介绍,项目引入“乡村合伙人”概念,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与运营团队共同成立公司,运营收益村集体占20%,每年保底收入15万元,用于乡村建设。
“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有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伟说。
王伟介绍,公司将围绕食用菌做文章,建设生产区、加工区、体验区、品鉴区、生态循环区、观赏区等六大模块14个子项目,推出全菇宴、菇棚咖啡屋等网红项目,打造成集食用菌观赏、教育、采摘、体验、品鉴、销售为一体的菌菇全产业链生态循环体验农场。
黄銮英担任了菇姑农场技术总监,除了进行技术指导外,还参与开展创客培养计划,培养当地人才,让群众“富脑袋”。
“我们将菇棚改造成特色咖啡馆,打造成乡村版‘百家讲坛’,每年至少开办20期。”游紫莹说,农场还带动了40多名村民就业,并给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创造了机会。
“以前都是到处打杂工,现在能在家门口卖光饼了。”低保户郑勇寿说,他在农场内的助农摊位当起了老板。
3.0 版
组团发展培育“智慧菇”
下长治村口左侧,一栋3 层高的白色大楼拔地而起,这是罗源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组团发展,培育“智慧菇”,这是下长治村打造的3.0版。
目前,研发中心已拥有冷链物流仓储库、直播销售平台、产品展示厅等设施,具有教育培训、会务、销售、冷链仓储等功能。
起步镇镇长李宏介绍,过去,罗源秀珍菇的自然生产周期只有短短的5个月时间,而研发中心的成立将补齐短板,特别是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项目的建设,让养菌时间从过去的120天缩短至60天,秀珍菇更是实现了全年化生产的目标,菌包的感染率也将从过去的10%-15%降至1%。
起步镇还对接福建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从根本上转变过去“菌种靠进口、栽培靠经验”的传统种植方式,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这里安装了物联网系统,技术人员通过一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远程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实现“手机种菇”。
“我们将立足下长治村作为福建省级乡村振兴旅游村、福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等优势,联合上长治、沈厝、洋北等周边5个村,着力打造起步六村组团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李宏说。
(郑瑞洋李锦清/文林双伟/图)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下长治村: 一“菇”鲜 百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