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源纺织的“数字蝶变”
Published at Jan 02, 2020 07:32 am
“千人纱、万人布”,是人们对传统纺织业的老印象。但在长乐,借助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的东风,纺织这个昔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长乐的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探寻全国第一批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贯标试点企业的“数字蝶变”历程。
变制造为“智造”
万锭用工数由200人降至25人
走进长源纺织的绿色示范车间,只见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干净整洁,数十排机器正在高速运转,但只有几位工人在来回巡视。这头,粗纱产品刚刚下线,就排队“搭乘”空中的自动化轨道,前往另一头的细纱设备,进入下一道工序;络筒过程中机械手将两端线头握在“掌中”轻轻一捻,眨眼间就轻松完成了纱线的接头工作,无接头化率达100%……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生从事纺织业已经30多年,看着眼前的智能设备,回顾过去老企业的生产情景,他感慨万千。“以前纺织车间人头攒动,一台机器要搭配多名劳动力,车间里噪音大、棉絮纷飞;现在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一个人就能照看多台机器。”王兆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产业万锭用工平均数约为200人,如今长源绿色示范车间的万锭用工数仅为25人。
长源的制造变“智造”,源于2013年开始的两化融合。现在的长源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线,还在信息集成处理运用上有所突破。
走进长源的“数据中枢”——生产过程信息集成及处理系统控制室,几台电脑屏幕上正在滚动更新产品数据及车间设备、生产环境实况。每台设备当天消耗了多少电能、“经手”生产了多少产品,现在是哪个班组当值,工人到岗情况如何……登录系统一看便知。
“系统通过500多幅画面集中监控,实时显示全部工序及设备的生产与运行信息;40000多点数据实时集成、分析与处理,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可实时控制、调整,掌控厂内各车间、生产线的动态并实现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报警,以及质量监控与分析。”生产厂长、工程师潘六一介绍。
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为长源赢得了更低的用工成本与生产耗能。与改造前比,现在生产一吨纱一年还能减少10千瓦时~20千瓦时用电,对于年产能超10万吨的长源而言,一年最少能省下60万元的电费。
变单打独斗为强强联合
政企学研“智囊团”助数字升级
近日,长源纺织又迎来了一群“老朋友”——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王永华教授和他的团队。他们此行,是为长源的数据集成软件谋划新的升级方案。
“我们与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合作在试水两化融合时就开始了。他们是当时业内最早尝试纺织行业数字化改造的高校之一,我们从他们那里引进了工业现场总线PROFIBUS技术。”王兆生说,先进软件技术引入车间,并不意味着就能直接进入智能化运行,还需要软件与车间硬件的进一步“磨合”。为此,长源还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及台湾逢甲大学等院所、高校密切合作,“专家团队驻扎厂内,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根据我们的产品品种、技术工艺等,量身定制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方案。”在这方面,省、市、区有关部门都提供了相应指导与政策支持,帮助协调难题,满足企业需求,通过政企学研结合,协同推进了长源纺织的数字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还带领团队,在长源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在企业开展战略咨询、创新指导和技术培训服务。
强强联合增长了长源的“内功”,也促进了长源技术工人的自我提升。已在纺织生产一线工作23年的孙远秀,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智能化、信息化纺纱设备的技术要领,研究出一套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型纺纱操作法。她也从入行时的细纱挡车工,成长为如今的全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 在长源纺织“传、帮、带”出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技术高超的纺织女工,她的徒弟罗洪伟以精湛的操作技艺,近期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变受制于人为自主创新
数字模拟助力绿色产品研发
对长源来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满足客户对于穿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一种制造过程低碳环保、弃后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纤维纺织材料成为市场新宠。“但此前这类产品的国外原料价格高,核心技术也一度被国外垄断,想打造我们的自主品牌难度不小。”长源纺织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陈安邦博士介绍说,“后来,我们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使用他们的绿色纤维原料,依托智能化生产线开展研发试验。数字化在研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通过数据系统,可以快速读取原料参数,进行适时调整,还能以模拟测试的方式,了解不同配比产生的不同效果,让研发流程更加顺畅高效。长源自主研发的绿色纤维产品,通过了国际权威技术机构检测,各项技术质量指标优良,制成的面料柔软、轻薄、亲肤,去年投入市场后便订单不断。今年,该产品被列入省工信厅公布的重点新产品推广目录,成为唯一入选的纺织纱线产品,同时荣获全国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
“长乐涌动的数字经济浪潮与创新风气,极大鼓舞着我们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上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为长源纺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期获得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殊荣。”王兆生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积极推动落实“功能性纱线智能化技改项目”,一次新的“蝶变”正在孕育。(记者 杨莹 林瑞琪)
Author
KHO
相关报道
AI Translated
This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using our AI technology. While we strive for accuracy, AI translations may contain errors. For the most precise information, please refer to the original article.
长源纺织的“数字蝶变”